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23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8-9页 |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9-11页 |
·社会保障理论 | 第9-10页 |
·公共物品理论 | 第10-11页 |
·社会排斥和住房过滤论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4页 |
·研究的方法及内容 | 第14-16页 |
·研究的方法 | 第14页 |
·研究的内容及结构 | 第14-16页 |
2 其他国家和地区公共住房制度研究 | 第16页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研究 | 第16-17页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美国公共住房政策的特点 | 第17页 |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研究 | 第17-19页 |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发展历程 | 第17-18页 |
·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的特点 | 第18-19页 |
·日本公共住房政策研究 | 第19-20页 |
·日本公共住房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19页 |
·日本公共住房政策特点 | 第19-20页 |
·我国公共住房政策研究 | 第20-22页 |
·我国公共住房政策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国外公共住房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 第21-22页 |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3 我国城市公共租赁住房现状研究 | 第23-29页 |
·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简介 | 第23-24页 |
·我国城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 | 第24-28页 |
·重庆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 | 第24-26页 |
·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现状 | 第26-27页 |
·南京市公共租赁住房建设现状 | 第27-28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机制的主要问题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4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对象的定位 | 第29-37页 |
·住房支付能力 | 第29-31页 |
·居民收入水平线的划分方法 | 第31-33页 |
·1 居民收入水平线划分原则 | 第31-32页 |
·居民收入水平线的划分 | 第32-33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对象的定位 | 第33-35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对象现状分析 | 第33-34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对象特点分析 | 第34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对象的定位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5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方式研究 | 第37-44页 |
·实物配租和货币补贴比较分析 | 第37-38页 |
·经济层面分析 | 第37页 |
·管理层面分析 | 第37页 |
·社会层面分析 | 第37-38页 |
·实物配租与货币货币市场效果分析 | 第38-41页 |
·住房过滤模型 | 第38-39页 |
·实物配租市场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货币补贴市场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方式选择 | 第41-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6 公共租赁住房配租标准研究 | 第44-54页 |
·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面积标准研究 | 第44-47页 |
·城镇住房面积的发展 | 第44-45页 |
·国外住房面积标准借鉴 | 第45-46页 |
·公共租赁住房面积标准的确定 | 第46-47页 |
·公共租赁住房实物配租租金标准研究 | 第47-52页 |
·基本价格理论 | 第47-48页 |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的影响因素 | 第48-49页 |
·公共租赁住房租金标准形成机制研究 | 第49-52页 |
·公共租赁住房货币补贴标准研究 | 第52-53页 |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7 结论及建议 | 第54-57页 |
·结论 | 第54页 |
·建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