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2.1 环境资源产权研究 | 第14-16页 |
1.2.2 环境的库兹涅茨假说研究 | 第16-17页 |
1.2.3 循环经济研究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 第18-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1.5 论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1页 |
第2章 基本理论 | 第21-25页 |
2.1 环境的库兹涅茨假说理论 | 第21-22页 |
2.2 库兹涅茨曲线调整与其他理论的结合与解释 | 第22-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山西省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现状分析 | 第25-36页 |
3.1 山西省经济发展现状 | 第25-32页 |
3.1.1 山西省经济发展水平 | 第25-27页 |
3.1.2“一煤独大”、经济依赖能源生产 | 第27-29页 |
3.1.3 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 第29-32页 |
3.2 山西省环境污染现状 | 第32-35页 |
3.2.1 水污染现状 | 第32-33页 |
3.2.2 大气污染现状 | 第33-34页 |
3.2.3 固体废弃物污染现状 | 第34-35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4章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实证分析 | 第36-50页 |
4.1 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 | 第36-37页 |
4.1.1 经济发展对环境的影响 | 第36-37页 |
4.1.2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 第37页 |
4.2 山西省环境库茨涅兹曲线模型的构建 | 第37-41页 |
4.2.1 环境污染指标的选取 | 第37-38页 |
4.2.2 模型构建 | 第38页 |
4.2.3 回归结果分析 | 第38-41页 |
4.3 基于VAR模型的山西省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分析 | 第41-45页 |
4.3.1 数据的选取与检验 | 第42-43页 |
4.3.2 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 | 第43-45页 |
4.3.3 基于VAR模型的方差分解 | 第45页 |
4.4 山西省工业行业污染源分析 | 第45-48页 |
4.4.1 山西省工业废水排放源分析 | 第46-47页 |
4.4.2 山西省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分析 | 第47-48页 |
4.5 结论 | 第48-4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山西省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原因分析 | 第50-55页 |
5.1 市场失灵 | 第50-51页 |
5.2 政府失灵 | 第51-52页 |
5.3 山西省经济发展定位与特征 | 第52-5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 | 第55-58页 |
6.1 创新环境规制手段 | 第55-56页 |
6.2 转变传统政绩考核办法,激发基层政府主动作为 | 第56页 |
6.3 发展绿色金融、探索强化环境治理的金融支持 | 第56-57页 |
6.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其它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