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前言 | 第13-16页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5页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6页 |
1 对象和方法 | 第16-22页 |
1.1 研究对象 | 第16页 |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 第16-17页 |
1.3 检查设备及方法 | 第17-20页 |
1.4 图像处理及数据分析 | 第20-21页 |
1.5 统计分析及数据处理 | 第21-22页 |
2 结果 | 第22-38页 |
2.1 保肛手术治疗患者术前评估结果 | 第22-27页 |
2.2 术后出现LAR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分析结果 | 第27-38页 |
3 讨论 | 第38-48页 |
3.1 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适应证及术式选择 | 第38-40页 |
3.2 LARS的发生机制 | 第40-41页 |
3.3 影像学对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LARS患者形态学的评价意义 | 第41-44页 |
3.4 3D HR-ARM对LARS患者肛肠动力学的评价指标及临床意义 | 第44-47页 |
3.5 LARS患者提肛相的动态MRI表现与肛肠动力学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8页 |
4 小结 | 第48-49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7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59页 |
附图 | 第59-68页 |
综述 影像学在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术前评估及术后功能评价中的应用 | 第68-94页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84-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个人简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