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灾害地质学论文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与危险性评价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2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7-19页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9-21页
        1.2.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2.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20-21页
    1.3 主要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3-31页
    2.1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研究进展第23-25页
        2.1.1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综述第23页
        2.1.2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特征第23-25页
    2.2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的理论与技术第25-28页
        2.2.1 元数据第25-26页
        2.2.2 地理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技术第26-28页
        2.2.3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第28页
    2.3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研究现状第28-31页
第三章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环境条件第31-42页
    3.1 研究区概况第31页
    3.2 气象第31-33页
    3.3 水文第33-35页
    3.4 地形地貌第35-38页
    3.5 地层岩性第38-39页
    3.6 地质构造与地震第39-40页
        3.6.1 地质构造第39页
        3.6.2 地震第39-40页
    3.7 植被第40-41页
    3.8 人类活动第41-42页
第四章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建设第42-75页
    4.1 地质灾害元数据标准的构建与应用第42-44页
        4.1.1 元数据标准第42页
        4.1.2 方法与步骤第42-43页
        4.1.3 地质灾害数据库中的元数据第43-44页
    4.2 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建设思路(数据库总体设计)第44-60页
        4.2.1 地理数据第45-48页
        4.2.2 基础地质数据第48-51页
        4.2.3 地质灾害数据第51-52页
        4.2.4 栅格数据第52-60页
    4.3 数据编码(命名及编码规则)第60-64页
        4.3.1 混合编码规则第60页
        4.3.2 要素类(图层)编码规则第60-62页
        4.3.3 图元编码规则第62-63页
        4.3.4 要素类(实体类)属性表的结构第63-64页
    4.4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库的结构设计第64-69页
        4.4.1 数据概念模型第64页
        4.4.2 数据表第64-69页
    4.5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数据属性表第69-75页
第五章 地质灾害类型与影响因子分析第75-122页
    5.1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第75-99页
        5.1.1 滑坡第76-86页
        5.1.2 崩塌第86-94页
        5.1.3 泥石流第94-99页
    5.2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子分析第99-122页
        5.2.1 降水量第99-101页
        5.2.2 地形地貌第101-111页
        5.2.3 植被覆盖度第111-113页
        5.2.4 地层岩性第113-114页
        5.2.5 断裂第114-116页
        5.2.6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第116-118页
        5.2.7 河流第118-119页
        5.2.8 人类活动第119-122页
第六章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第122-139页
    6.1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体系概述第122-123页
    6.2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第123-132页
        6.2.1 评价模型与方法第123-125页
        6.2.2 评价因子的选取第125-126页
        6.2.3 层次分析法计算权重第126-127页
        6.2.4 信息量法确定因素各子类的信息量第127-130页
        6.2.5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价第130-132页
    6.3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第132-139页
        6.3.1 地质灾害概率影响因子分析第132-134页
        6.3.2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第134-135页
        6.3.3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第135-139页
第七章 结论第139-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49页
附录 黄土高原陕甘宁地区地质灾害元数据第149-159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59-161页
致谢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频容性耦合碳氟等离子体的光学诊断研究
下一篇:阳离子型稀土金属配合物催化烯烃聚合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