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4-1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1.2 研究目的 | 第17-18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8页 |
1.2.1 价值共创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1.2.2 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相关研究 | 第21-24页 |
1.2.3 社会嵌入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24-28页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28页 |
1.3.2 结构安排 | 第28-30页 |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30-33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31-33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 | 第33-58页 |
2.1 价值共创的定义及演化路径 | 第33-34页 |
2.2 价值共创的基本理论 | 第34-38页 |
2.2.1 顾客价值共创角色 | 第34-36页 |
2.2.2 顾客价值共创参与方式 | 第36-38页 |
2.2.3 顾客价值共创体验 | 第38页 |
2.3 社会嵌入的基本理论 | 第38-46页 |
2.3.1 社会嵌入的概念 | 第38-40页 |
2.3.2 社会网络分析 | 第40-46页 |
2.4 社会嵌入的相关理论 | 第46-49页 |
2.4.1 社会嵌入的结构视角:中心度/结构洞理论 | 第46-47页 |
2.4.2 社会嵌入的关系视角:强关系和弱关系理论 | 第47-48页 |
2.4.3 社会嵌入的资源视角:社会资本理论 | 第48-49页 |
2.5 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社会网络形成机理 | 第49-52页 |
2.5.1 关系的视角 | 第49-50页 |
2.5.2 知识转移的视角 | 第50-52页 |
2.6 研究方法 | 第52-57页 |
2.6.1 数据类型 | 第52-53页 |
2.6.2 研究模型 | 第53-55页 |
2.6.3 研究工具 | 第55-57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3章 结构特征视角下的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58-75页 |
3.1 问题描述 | 第58-61页 |
3.2 假设提出 | 第61-63页 |
3.2.1 度数中心度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 | 第61-62页 |
3.2.2 紧密中心度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 | 第62页 |
3.2.3 中介中心度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 | 第62-63页 |
3.3 研究方法 | 第63-71页 |
3.3.1 实证模型 | 第63-65页 |
3.3.2 研究数据 | 第65-66页 |
3.3.3 顾客基于好友关系形成的社会网络结构分析 | 第66-71页 |
3.4 实证结果 | 第71-72页 |
3.5 研究结论与应用 | 第72-74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第4章 关系特征视角下的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5-90页 |
4.1 问题描述 | 第75-76页 |
4.2 假设提出 | 第76-79页 |
4.2.1 结构嵌入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 | 第77页 |
4.2.2 关系嵌入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数量的影响 | 第77页 |
4.2.3 员工参与的调节作用 | 第77-79页 |
4.3 研究方法 | 第79-85页 |
4.3.1 实证模型 | 第79-81页 |
4.3.2 研究数据 | 第81-85页 |
4.4 实证结果 | 第85-87页 |
4.5 研究结论与应用 | 第87-89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5章 资源特征视角下的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90-111页 |
5.1 问题描述 | 第90-93页 |
5.2 假设提出 | 第93-95页 |
5.2.1 互惠性原则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 | 第93-94页 |
5.2.2 共同语言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 | 第94页 |
5.2.3 社会网络纽带对顾客价值共创产生内容受欢迎程度的影响 | 第94-95页 |
5.3 研究方法 | 第95-103页 |
5.3.1 实证模型 | 第95-101页 |
5.3.2 研究数据 | 第101-103页 |
5.4 实证结果 | 第103-107页 |
5.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103-104页 |
5.4.2 模型估计及结果分析 | 第104-105页 |
5.4.3 鲁棒性检验 | 第105-107页 |
5.5 研究结论与应用 | 第107-110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结论 | 第111-113页 |
参考文献 | 第113-12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128-130页 |
致谢 | 第130-131页 |
个人简历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