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塔悬索桥适宜中塔形式与构造研究
| 摘要 | 第3-4页 |
| ABSTRACT | 第4-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1页 |
| 1.1 引言 | 第8页 |
| 1.2 悬索桥的发展历史 | 第8-12页 |
| 1.2.1 国外悬索桥的发展 | 第8-11页 |
| 1.2.2 国内悬索桥的发展 | 第11-12页 |
| 1.3 三塔及多塔悬索桥结构体系 | 第12-19页 |
| 1.3.1 多塔悬索桥结构的提出 | 第12页 |
| 1.3.2 国外多塔悬索桥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3.3 国内多塔悬索桥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 1.4 本文的研究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1.4.1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悬索桥结构静动力分析理论 | 第21-36页 |
| 2.1 引言 | 第21页 |
| 2.2 悬索桥结构静力分析理论 | 第21-31页 |
| 2.2.1 弹性理论 | 第21-23页 |
| 2.2.2 挠度理论 | 第23-26页 |
| 2.2.3 有限位移理论及其计算方法 | 第26-31页 |
| 2.3 悬索桥结构动力分析理论及方法 | 第31-35页 |
| 2.3.1 悬索桥模态分析理论 | 第31页 |
| 2.3.2 悬索桥模态求解方法 | 第31-35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第三章 三塔悬索桥结构受力分析 | 第36-68页 |
| 3.1 桥梁概况 | 第36-40页 |
| 3.2 有限元分析模型的建立 | 第40-50页 |
| 3.2.1 桥梁整体模型 | 第40页 |
| 3.2.2 悬索桥初始平衡状态分析 | 第40-50页 |
| 3.3 三塔悬索桥力学性能分析 | 第50-67页 |
| 3.3.1 初始成桥状态分析 | 第50-51页 |
| 3.3.2 汽车荷载与静风荷载 | 第51-52页 |
| 3.3.3 恒载与活载作用分析结果 | 第52-65页 |
| 3.3.4 软件计算可靠性分析 | 第65-67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四章 三塔悬索桥结构体系及中塔研究 | 第68-98页 |
| 4.1 引言 | 第68页 |
| 4.2 三塔悬索桥不同中塔形式研究 | 第68-79页 |
| 4.2.1 不同中塔形式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69-77页 |
| 4.2.2 不同中塔形式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77-79页 |
| 4.3 中边塔刚度比对结构性能影响分析 | 第79-88页 |
| 4.3.1 中边塔刚度比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79-88页 |
| 4.3.2 中边塔刚度比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88页 |
| 4.4 中边塔高度差对结构性能影响分析 | 第88-97页 |
| 4.4.1 中边塔高度差对结构静力性能的影响 | 第89-96页 |
| 4.4.2 中边塔高度差对结构动力性能的影响 | 第96-97页 |
| 4.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 结论 | 第98-10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 攻读硕士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105-106页 |
| 致谢 | 第10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