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细胞三维培养的微流控芯片设计与验证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4页 | 
| 1 绪论 | 第8-17页 | 
| 1.1 微流控芯片简介 | 第8页 | 
| 1.2 微流控芯片在细胞分析中的应用 | 第8-12页 | 
| 1.2.1 单细胞操作与分析 | 第9页 | 
| 1.2.2 干细胞诱导与分化 | 第9-10页 | 
| 1.2.3 基因分析 | 第10页 | 
| 1.2.4 药物筛选 | 第10-11页 | 
| 1.2.5 器官芯片 | 第11-12页 | 
| 1.3 微流控芯片上的细胞培养 | 第12-15页 | 
| 1.3.1 二维培养 | 第12页 | 
| 1.3.2 三维培养 | 第12-15页 | 
| 1.4 本文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 1.5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与优化 | 第17-27页 | 
| 2.1 微流控芯片设计 | 第17-18页 | 
| 2.1.1 微流控芯片的构思 | 第17页 | 
| 2.1.2 微流控芯片的设计 | 第17-18页 | 
| 2.2 计算流体力学仿真 | 第18-21页 | 
| 2.2.1 两相流-水平集原理 | 第18-20页 | 
| 2.2.2 多孔介质组分输运原理 | 第20-21页 | 
| 2.3 微流控芯片的仿真分析 | 第21-24页 | 
| 2.3.1 两相流-水平集仿真设置 | 第21-22页 | 
| 2.3.2 多孔介质组分输运仿真设置 | 第22-24页 | 
| 2.4 仿真结果 | 第24-26页 |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3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与验证 | 第27-36页 | 
| 3.1 仪器与材料 | 第27-28页 | 
| 3.1.1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 3.1.2 试剂与药品 | 第27-28页 | 
| 3.1.3 胶原溶液的配置 | 第28页 | 
| 3.1.4 荧光素钠溶液的配置 | 第28页 | 
| 3.2 微流控芯片的制作 | 第28-31页 | 
| 3.2.1 PDMS沟道片的制作 | 第28-30页 | 
| 3.2.2 玻璃盖片的清洗 | 第30页 | 
| 3.2.3 芯片的键合 | 第30-31页 | 
| 3.3 胶原溶液的注入实验 | 第31-32页 | 
| 3.4 扩散实验 | 第32-35页 | 
| 3.4.1 扩散实验平台的搭建 | 第32-33页 | 
| 3.4.2 扩散实验结果 | 第33-35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 4 微流控芯片上的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 | 第36-52页 | 
| 4.1 实验仪器与材料 | 第36-38页 | 
| 4.1.1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 4.1.2 实验材料 | 第37-38页 | 
| 4.2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和传代 | 第38-39页 | 
| 4.2.1 神经干细胞的提取 | 第38页 | 
| 4.2.2 神经干细胞的传代培养 | 第38-39页 | 
| 4.3 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鉴定 | 第39-43页 | 
| 4.3.1 神经干细胞的特异性表面标记物 | 第40页 | 
| 4.3.2 神经干细胞的生物学鉴定 | 第40-41页 | 
| 4.3.3 鉴定结果分析 | 第41-43页 | 
| 4.4 微流控芯片上的神经干细胞三维培养 | 第43-48页 | 
| 4.4.1 微流控芯片预处理 | 第43页 | 
| 4.4.2 神经干细胞-胶原混合液制备 | 第43页 | 
| 4.4.3 神经干细胞-胶原混合液的注入 | 第43-44页 | 
| 4.4.4 微流控芯片上细胞三维培养系统的构建 | 第44-45页 | 
| 4.4.5 微流控芯片上神经干细胞增殖的测定 | 第45-48页 | 
| 4.5 微流控芯片上微环境稳定性测试 | 第48-50页 | 
| 4.5.1 微流控芯片上微环境稳定性检测 | 第48页 | 
| 4.5.2 微环境稳定性测试结果 | 第48-50页 | 
| 4.6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 结论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