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4页 |
·概述 | 第9-15页 |
·动物益生菌的功能与作用 | 第10-12页 |
·重要动物益生菌 | 第12-13页 |
·动物益生菌的菌种选育标准 | 第13-14页 |
·益生菌制品的发酵生产工艺 | 第14-15页 |
·固态培养发酵 | 第15-16页 |
·微生物共培养 | 第16-18页 |
·丁酸梭菌 | 第18-24页 |
·丁酸梭菌特性 | 第18-19页 |
·丁酸梭菌功效 | 第19-20页 |
·丁酸梭菌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丁酸梭菌在临床应用和生产实践方面的研究 | 第21-22页 |
·研究前景与意义 | 第22-24页 |
第二章 丁酸梭菌的固态培养优化研究 | 第24-41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主要试剂 | 第24页 |
·主要仪器 | 第24-25页 |
·菌种及培养基 | 第25页 |
·方法 | 第25-28页 |
·丁酸梭菌培养方法 | 第25页 |
·丁酸梭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25页 |
·固态培养活菌数测定方法 | 第25-26页 |
·丁酸梭菌最佳固态培养基质的选择 | 第26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的生长限制因子筛选实验设计 | 第26-27页 |
·丁酸梭菌固态发酵培养基优化实验设计 | 第27页 |
·发酵条件优化实验设计 | 第27-2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8-40页 |
·丁酸梭菌生长曲线 | 第28-29页 |
·固态培养活菌数测定 | 第29页 |
·丁酸梭菌最佳固态培养基质的选择 | 第29-30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的生长限制因子PB筛选实验 | 第30-31页 |
·丁酸梭菌固态发酵培养基的响应面优化 | 第31-36页 |
·丁酸梭菌固态发酵条件的响应面优化 | 第36-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第三章 丁酸梭菌与动物肠道菌的共培养研究 | 第41-53页 |
·材料 | 第42-43页 |
·仪器和试剂同属第二章 | 第42页 |
·菌种 | 第42页 |
·培养基 | 第42-43页 |
·方法 | 第43-44页 |
·共培养 | 第43页 |
·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3页 |
·活菌计数 | 第43页 |
·发酵提取物促生长实验 | 第43-44页 |
·体外抑菌实验 | 第4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3页 |
·丁酸梭菌与植物乳杆菌的共培养实验 | 第44-48页 |
·丁酸梭菌与大肠杆菌拮抗实验 | 第48-53页 |
第四章 丁酸梭菌喂养仔猪实验研究 | 第53-60页 |
·材料 | 第53-54页 |
·菌种 | 第53-54页 |
·培养基 | 第54页 |
·方法 | 第54-55页 |
·试验地点 | 第54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物的制备 | 第54页 |
·实验动物 | 第54页 |
·试验方法与设计 | 第54-55页 |
·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5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55-59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物的主要成分 | 第55-56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物对保育猪和小猪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物对经济效益的影响 | 第57-58页 |
·丁酸梭菌固态培养物对保育猪和小猪腹泻和饲养成本的影响 | 第58-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建议与展望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