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药学论文--中药化学论文

桑枝提取物降血脂活性物质研究

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23页
    1.1 桑枝研究现状概述第13-16页
        1.1.1 桑枝的简介第13页
        1.1.2 桑枝中的化学成分第13-15页
        1.1.3 桑枝的药理作用第15-16页
    1.2 植物诱导处理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1 化学诱导第16-17页
        1.2.2 生物诱导第17页
        1.2.3 物理诱导第17页
    1.3 诱导后植物的药理活性及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第17-19页
        1.3.1 药理活性研究第17-18页
        1.3.2 化学成分研究第18-19页
    1.4 降血脂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4.1 降血脂作用的机制第19-20页
        1.4.2 自由基与高血脂的关系第20-21页
        1.4.3 脂肪酶与降血脂作用的相关性第21-23页
第二章 引言第23-25页
    2.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23页
    2.2 研究内容第23-24页
        2.2.1 筛选桑枝降血脂萃取部分第23-24页
        2.2.2 抑制脂肪酶活性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第24页
        2.2.3 单体化合物抑制脂肪酶活性检测及活性机制初探第24页
    2.3 技术路线第24-25页
第三章 降血脂活性分段的筛选第25-41页
    3.1 桑枝粗提物的萃取分段第25-27页
        3.1.1 材料与设备第25页
        3.1.2 方法第25-26页
            3.1.2.1 桑枝诱导处理第25-26页
            3.1.2.2 粗提物的制备第26页
            3.1.2.3 粗提物的萃取分段第26页
        3.1.3 结果与分析第26-27页
            3.1.3.1 粗提物各萃取部分得率第26-27页
        3.1.4 小结第27页
    3.2 总多酚、总黄酮含量的检测第27-30页
        3.2.1 材料与设备第27页
        3.2.2 方法第27-28页
            3.2.2.1 样品总多酚(TP)含量测定第27-28页
            3.2.2.2 样品总黄酮(TF)含量测定第28页
        3.2.3 结果与分析第28-30页
            3.2.3.1 各萃取部分的TP和TF含量第28-30页
        3.2.4 小结第30页
    3.3 各萃取部分的降血脂相关活性第30-41页
        3.3.1 材料与设备第30-31页
        3.3.2 方法第31-32页
            3.3.2.1 抑制脂肪酶活性第31页
            3.3.2.2 降胆固醇活性第31-32页
            3.3.2.3 DPPH·清除活性第32页
            3.3.2.4 DNA保护潜力测定第32页
        3.3.3 结果与分析第32-39页
            3.3.3.1 脂肪酶抑制活性第32-33页
            3.3.3.2 降胆固醇活性第33-35页
            3.3.3.3 DPPH·清除活性第35-37页
            3.3.3.4 DNA保护潜力第37-39页
        3.3.4 小结第39-41页
第四章 TEE抑制脂肪酶活性成分的分离及鉴定第41-65页
    4.1 材料与设备第41页
        4.1.1 材料与试剂第41页
        4.1.2 仪器与设备第41页
    4.2 实验方法第41-47页
        4.2.1 粗分离第41-43页
        4.2.2 细分离第43-45页
        4.2.3 HPLC检测第45-47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7-63页
        4.3.1 粗分离第47页
        4.3.2 细分离第47-51页
        4.3.3 化合物1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51-53页
        4.3.4 化合物2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53-54页
        4.3.5 化合物3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54-56页
        4.3.6 化合物4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56-59页
        4.3.7 化合物5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59-61页
        4.3.8 化合物6的理化性质及结构鉴定第61-63页
    4.4 小结第63-65页
第五章 单体化合物抑制脂肪酶活性检测及活性机制初探第65-69页
    5.1 材料与设备第65页
        5.1.1 材料与试剂第65页
        5.1.2 仪器和设备第65页
    5.2 实验方法第65-66页
        5.2.1 脂肪酶抑制活性检测第65-66页
        5.2.2 分子对接第66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5.3.1 脂肪酶抑制活性第66页
        5.3.2 活性机制初探第66-68页
    5.4 小结第68-69页
第六章 总结与讨论第69-71页
    6.1 诱导处理对降血脂活性成分极性及含量的影响第69页
    6.2 活性检测和分离第69-70页
    6.3 脂肪酶抑制活性机制初探第70-71页
附录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89页
硕士期间成果第89-91页
致谢第91页

论文共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共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及长期影响研究
下一篇:家长式领导对员工建言行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