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记住乡愁》对乡村文化的构建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5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8-10页 |
(一)当下农村发展出现的新面貌 | 第8-9页 |
(二)农村题材纪录片的热现象 | 第9页 |
(三)《记住乡愁》的代表性 | 第9-10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四、研究意义 | 第14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4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4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一)文本分析法 | 第14页 |
(二)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六、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意境构建乡村诗意与恬淡 | 第15-24页 |
一、《记住乡愁》的叙事特征 | 第15-18页 |
(一)平民化的叙事策略 | 第15-17页 |
(二)陌生化的叙事方式 | 第17-18页 |
二、《记住乡愁》的视听语言 | 第18-21页 |
(一)声音艺术 | 第18-19页 |
(二)镜头语言 | 第19-20页 |
(三)光影与色彩 | 第20-21页 |
三、《记住乡愁》的审美价值 | 第21-24页 |
(一)内容美 | 第21-22页 |
(二)形式美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关系构建乡村真善美 | 第24-32页 |
一、人与自我——慎独修身 | 第24-25页 |
(一)耕与读的协调 | 第24-25页 |
(二)名与利的权衡 | 第25页 |
(三)身与心的平衡 | 第25页 |
二、人与社会——差序格局 | 第25-30页 |
(一)血缘:敬、孝、悌 | 第26-27页 |
(二)地缘:和、善、恩 | 第27-29页 |
(三)业缘:忠、义、信 | 第29-30页 |
三、人与自然——天人合一 | 第30-32页 |
(一)图腾崇拜 | 第30页 |
(二)尊重规律 | 第30-31页 |
(三)相互改造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文化构建乡村底蕴深厚 | 第32-44页 |
一、家族文化 | 第32-38页 |
(一)始迁祖的创制 | 第33-34页 |
(二)历史人物的精神引领 | 第34-35页 |
(三)历史故事的日常教化 | 第35-37页 |
(四)子孙的践行与传承 | 第37-38页 |
二、民俗文化 | 第38-41页 |
(一)民俗起源故事 | 第39-40页 |
(二)民俗仪式 | 第40-41页 |
(三)传承与演变 | 第41页 |
三、乡贤文化 | 第41-44页 |
(一)挖掘传统乡贤 | 第41-42页 |
(二)彰显新乡贤 | 第42-44页 |
结语:乡村文化价值的再认识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