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汽轮机振动监测分析系统开发
| 摘要 | 第1-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8页 |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监测与诊断技术发展 | 第13-14页 |
| ·故障机理的研究 | 第13页 |
| ·信号采集技术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信号分析与处理的研究 | 第14页 |
| ·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 第14页 |
| ·汽轮机在线监测系统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对象和内容 | 第16-18页 |
| 第二章 振动监测与分析系统理论基础 | 第18-30页 |
| ·振动测量基础 | 第18-19页 |
| ·振动基本知识 | 第18-19页 |
| ·汽轮机测试基础 | 第19-23页 |
| ·传感器 | 第19-21页 |
| ·传感器的安装 | 第21-23页 |
| ·信号分析基础 | 第23-28页 |
| ·信号分类 | 第23页 |
| ·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 第23-28页 |
| ·本章小结 | 第28-30页 |
| 第三章 系统整体开发 | 第30-37页 |
| ·系统开发思路 | 第30页 |
| ·系统开发环境及工具 | 第30-31页 |
| ·系统开发环境 | 第30-31页 |
| ·系统开发工具 | 第31页 |
| ·系统整体框架结构 | 第31-33页 |
| ·系统硬件 | 第33-34页 |
| ·硬件选择 | 第33页 |
| ·NI 数据采集仪 | 第33-34页 |
| ·系统软件 | 第34-36页 |
| ·下位机软件 | 第35页 |
| ·上位机软件 | 第35-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第四章 系统具体设计 | 第37-63页 |
|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37-45页 |
| ·数据采集 | 第37-38页 |
| ·数据采集模块实现 | 第38-40页 |
| ·信号实时显示模块实现 | 第40-44页 |
| ·下位机软件主界面 | 第44-45页 |
| ·数据库设计 | 第45-50页 |
| ·数据库分类 | 第45-47页 |
| ·数据库字段 | 第47-48页 |
| ·数据库存储 | 第48-50页 |
| ·应用程序和数据库服务器通讯 | 第50-51页 |
| ·本地通讯 | 第50页 |
| ·远程通讯 | 第50-51页 |
|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1-62页 |
| ·界面监控模块 | 第52-53页 |
| ·数据库管理模块 | 第53-55页 |
| ·动平衡分析模块 | 第55页 |
| ·信号分析模块 | 第55-62页 |
|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 第五章 旋转机械故障分析实例 | 第63-71页 |
| ·转子碰摩 | 第63-64页 |
| ·转子碰磨故障机理 | 第63页 |
| ·转子碰磨故障的特征 | 第63-64页 |
| ·轴系不对中 | 第64-65页 |
| ·轴系不对中机理 | 第64页 |
| ·轴系不对中故障特征 | 第64-65页 |
| ·实验平台 | 第65-67页 |
| ·实验现场布置 | 第65-67页 |
| ·实验数据分析 | 第67-70页 |
| ·碰磨数据分析 | 第67-69页 |
| ·转子不对中数据分析 | 第69-70页 |
|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 第六章 电厂实际应用 | 第71-77页 |
| ·50MW 汽轮机机组简介 | 第71-72页 |
| ·汽轮机机组启机过程监测 | 第72-74页 |
| ·汽机测点布置 | 第72-73页 |
| ·电厂监测现场介绍 | 第73页 |
| ·启机过程监测 | 第73-74页 |
| ·启机振动数据记录 | 第74-76页 |
| ·启机数据分析 | 第74-76页 |
|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7-79页 |
| ·总结 | 第77-78页 |
| ·展望 | 第78-79页 |
| 参考文献 | 第79-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