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嵌入式系统及裁剪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代理进程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3 RAID配置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4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5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关键技术介绍 | 第16-21页 |
2.1 Linux内核裁剪方法 | 第16-20页 |
2.1.1 内核配置裁剪方法 | 第16-17页 |
2.1.2 基于调用图的内核裁剪方法 | 第17-19页 |
2.1.3 基于源代码分析的内核裁剪方法 | 第19-20页 |
2.2 Initramfs机制 | 第20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三章 RAID自动化配置系统分析与设计 | 第21-33页 |
3.1 自动化配置需求分析 | 第21页 |
3.2 Linux内核裁剪分析 | 第21-22页 |
3.2.1 驱动程序裁剪分析 | 第21-22页 |
3.3 Initramfs根文件系统分析 | 第22-24页 |
3.3.1 Initramfs与传统Initrd的比较 | 第23-24页 |
3.3.2 定制Initramfs根文件系统 | 第24页 |
3.4 管理矩阵功能设计 | 第24-31页 |
3.4.1 配置PXE Server和IP地址池设计 | 第26-27页 |
3.4.2 获取RAID信息设计 | 第27-28页 |
3.4.3 配置RAID信息设计 | 第28-29页 |
3.4.4 停止配置RAID设计 | 第29-30页 |
3.4.5 影子配置RAID信息设计 | 第30-31页 |
3.5 代理进程功能设计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RAID自动化配置系统详细设计 | 第33-48页 |
4.1 Linux内核裁剪 | 第33-34页 |
4.1.1 驱动程序裁剪实现 | 第33-34页 |
4.2 Initramfs根文件系统定制 | 第34-36页 |
4.3 管理矩阵功能 | 第36-44页 |
4.3.1 实现配置PXE Server和IP地址池 | 第36页 |
4.3.2 获取RAID信息 | 第36-39页 |
4.3.3 配置RAID信息 | 第39-42页 |
4.3.4 停止配置RAID信息 | 第42-43页 |
4.3.5 影子配置RAID信息 | 第43-44页 |
4.4 代理进程 | 第44-47页 |
4.4.1 服务器请求RAID配置信息 | 第44-45页 |
4.4.2 配置工具配置RAID | 第45-46页 |
4.4.3 上报RAID配置结果 | 第46-4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五章 RAID自动化配置系统测试 | 第48-58页 |
5.1 测试目标和环境 | 第48页 |
5.2 基本功能测试 | 第48-55页 |
5.2.1 Linux裁剪系统功能测试 | 第48-50页 |
5.2.2 代理进程功能测试 | 第50-51页 |
5.2.3 UISM管理矩阵功能测试 | 第51-55页 |
5.3 性能和稳定性测试 | 第55-56页 |
5.3.1 性能测试 | 第55-56页 |
5.3.2 稳定性测试 | 第5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8-59页 |
6.1 总结 | 第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