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劳动法论文--劳动保险法令论文

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研究--基于对全国各地396份司法判例的案例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言第9-14页
    (一) 典型案例引出研究问题第9-10页
        1. 杜鹃等与建始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伤保险待遇纠纷案第9页
        2. 杜娟案争议焦点及引出的本文研究要点第9-10页
    (二) 研究现状分析第10-12页
        1.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2.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12页
    (三) 写作思路以及研究方法第12-14页
一、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产生的原因以及有关解决争议分析第14-21页
    (一) 竞合产生的原因分析:法律竞合的产物第14-15页
    (二) 对竞合解决方法起争议的原因分析第15-21页
        1. 两种制度的法律性质不同第15页
        2. 两种制度的责任机制不同第15-16页
        3. 两种制度下的赔偿项目与标准存在差异第16-21页
二、我国目前对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立法现状与问题第21-29页
    (一) 中央立法层面第21-24页
        1. 法律层级第21页
        2. 行政法规层级第21页
        3. 部门规章层级第21-22页
        4. 司法解释层级第22-23页
        5. 笔者评析第23-24页
    (二) 地方立法层面第24-29页
        1. 地方立法对各种模式的取舍态度第24-27页
        2. 笔者评析第27-29页
三、我国目前对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的司法现状与问题第29-36页
    (一) 各地判例情况概览第29-30页
    (二) 司法判例对模式选择的理由分析第30-35页
        1. 支持兼得模式的法院判决理由第30-31页
        2. 支持补充模式的法院判决理由第31-32页
        3. 支持部分补充部分兼得模式的法院判决理由第32页
        4. 法院观点的流变与冲突:以浙江省的判例为典型分析第32-35页
    (三) 工伤保险基金先行支付医疗费下追偿权(或返还权)的司法判例第35-36页
四、第三人侵权下的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竞合问题的解决之道第36-56页
    (一) “洋为中用”:境外模式面面观第36-38页
    (二) 我国学者对此竞合问题的主要观点第38-43页
    (三) 解决两者竞合问题的基本原则与理由第43-48页
        1. 以部分补充部分兼得为基本原则第43-45页
        2. 赞成适用部分补充部分兼得的正面理由第45-48页
    (四) 实体权利构建第48-53页
        1. 可以用金钱衡量的财产性损失适用补充模式第49-50页
        2. 不可用金钱衡量的非财产性损失适用兼得模式第50-51页
        3. 工伤保险先行支付与追偿权(或返还权)问题第51-52页
        4. 与其他权利的衔接第52-53页
    (五) 程序保障构建第53-54页
        1. 工伤保险与人身损害赔偿何者优先无所谓第53页
        2. 诉讼中特别问题第53-54页
    (六) 立法完善第54-56页
结语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4页
致谢第64-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南极磷虾油微乳液制备及性质研究
下一篇:岚山区港城一体化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