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0-18页 |
1.1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现状和稳产对策 | 第10-13页 |
1.1.1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现状 | 第10页 |
1.1.2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特征 | 第10-12页 |
1.1.3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矛盾 | 第12页 |
1.1.4 低渗透裂缝性油藏开发稳产对策 | 第12-13页 |
1.2 弱凝胶调剖技术概况 | 第13-15页 |
1.2.1 弱凝胶调剖原理 | 第13页 |
1.2.2 弱凝胶调剖体系 | 第13-14页 |
1.2.3 弱凝胶调剖体系室内实验评价方法 | 第14-15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5-16页 |
1.4 课题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6页 |
1.5 研究思路及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6 主要成果 | 第17-18页 |
第2章 弱凝胶性能评价实验 | 第18-42页 |
2.1 实验背景 | 第18-19页 |
2.2 剪切作用对弱凝胶性能评价实验 | 第19-33页 |
2.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 第20-21页 |
2.2.2 实验方法与设计 | 第21页 |
2.2.3 剪切作用对弱凝胶成胶前聚合物性能影响 | 第21-26页 |
2.2.4 剪切作用对弱凝胶成胶后性能影响 | 第26-33页 |
2.3 溶胀作用对弱凝胶性能评价实验 | 第33-38页 |
2.3.1 实验方法与设计 | 第33-34页 |
2.3.2 蒸馏水溶胀作用对弱凝胶性能影响 | 第34-36页 |
2.3.3 不同水质溶胀作用对弱凝胶性能影响 | 第36-38页 |
2.4 老化作用对弱凝胶性能评价实验 | 第38-41页 |
2.4.1 实验方法及设计 | 第38页 |
2.4.2 老化作用对弱凝胶性能影响 | 第38-41页 |
2.5 小结 | 第41-42页 |
第3章 低渗透裂缝物理模型设计与试验参数 | 第42-52页 |
3.1 物理模拟的基本原理 | 第42-44页 |
3.1.1 相似原理 | 第42-43页 |
3.1.2 相似参数 | 第43-44页 |
3.2 裂缝物理模型设计 | 第44-46页 |
3.2.1 裂缝模型现状 | 第44-45页 |
3.2.2 弱凝胶封堵裂缝物理模型设计 | 第45-46页 |
3.3 弱凝胶封堵裂缝评价模型裂缝参数设计 | 第46-48页 |
3.4 低渗透岩心水驱试验研究 | 第48-49页 |
3.5 弱凝胶封堵裂缝模型裂缝宽度的确定 | 第49-51页 |
3.6 小结 | 第51-52页 |
第4章 弱凝胶裂缝封堵能力研究 | 第52-68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52-54页 |
4.1.1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52-53页 |
4.1.2 试验步骤 | 第53-54页 |
4.2 裂缝参数对弱凝胶封堵强度的影响 | 第54-64页 |
4.2.1 弱凝胶封堵强度与裂缝参数间关系试验参数设计 | 第54-55页 |
4.2.2 裂缝宽度对水驱压力的影响 | 第55-61页 |
4.2.3 裂缝面积对封堵压力影响 | 第61-62页 |
4.2.4 裂缝形态对注水压力的影响 | 第62-64页 |
4.3 弱凝胶成胶方式对封堵性能影响 | 第64-66页 |
4.4 小结 | 第66-68页 |
第5章 弱凝胶封堵裂缝提高采收率研究 | 第68-90页 |
5.1 试验方法及设计 | 第68-70页 |
5.1.1 试验药品及仪器 | 第68-69页 |
5.1.2 试验步骤 | 第69页 |
5.1.3 试验设计 | 第69-70页 |
5.2 裂缝宽度对弱凝胶调剖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70-80页 |
5.2.1 裂缝宽度对注采特征的影响 | 第70-76页 |
5.2.2 弱凝胶封堵不同裂缝宽度的注采特征分析 | 第76-80页 |
5.3 基质渗透率对弱凝胶调剖提高采收率的影响 | 第80-86页 |
5.3.1 基质渗透率对注采特征的影响 | 第80-83页 |
5.3.2 弱凝胶封堵不同渗透率基质裂缝的注采特征分析 | 第83-86页 |
5.4 复合体系改善弱凝胶封堵能力试验 | 第86-89页 |
5.4.1 预凝胶颗粒溶胀性 | 第87-88页 |
5.4.2 复合体系对不同宽度裂缝封堵性能的改善 | 第88-89页 |
5.5 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