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前言 | 第12-13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目的与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2 文献综述 | 第13-22页 |
2.1 篮球运动员损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 第13-14页 |
2.2 急停跳投 | 第14页 |
2.3 疲劳 | 第14-17页 |
2.3.1 疲劳的定义和分类 | 第15页 |
2.3.2 运动疲劳模型的分类 | 第15-16页 |
2.3.3 运动疲劳模型的评价 | 第16-17页 |
2.4 疲劳对急停跳投动作的影响及损伤 | 第17-22页 |
2.4.1 疲劳对急停跳投动作骸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17-18页 |
2.4.2 疲劳对急停跳投动作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18-20页 |
2.4.2.1 疲劳对急停阶段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18-19页 |
2.4.2.2 疲劳对落地阶段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19-20页 |
2.4.3 疲劳对急停跳投动作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 | 第20-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32页 |
3.1 受试者 | 第22页 |
3.2 实验仪器 | 第22-23页 |
3.3 数据采集 | 第23-28页 |
3.3.1 疲劳模型的引用 | 第23-25页 |
3.3.1.1 完成模型前准备 | 第24页 |
3.3.1.2 完成疲劳模型 | 第24-25页 |
3.3.2 急停跳投动作生物力学测试 | 第25-27页 |
3.3.2.1 测试前准备 | 第25-26页 |
3.3.2.2 测试动作 | 第26-27页 |
3.3.3 实验流程 | 第27-28页 |
3.4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28-32页 |
3.4.1 生物力学参数数据处理 | 第28-30页 |
3.4.1.1 下肢关节中心的计算 | 第29页 |
3.4.1.2 下肢环节局部坐标系的建立 | 第29-30页 |
3.4.1.3 下肢关节角度 | 第30页 |
3.4.1.4 关节净力与关节净力矩 | 第30页 |
3.4.2 急停跳投动作阶段划分 | 第30-31页 |
3.4.3 数据统计分析 | 第31-32页 |
4 研究结果 | 第32-49页 |
4.1 疲劳对急停阶段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2-35页 |
4.1.1 疲劳对急停阶段下肢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4.1.2 疲劳对急停阶段下肢动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4-35页 |
4.2 疲劳对起跳阶段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5-38页 |
4.2.1 疲劳对起跳阶段下肢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第36-37页 |
4.2.2 疲劳对起跳阶段冲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4.3 疲劳对腾空阶段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38-41页 |
4.3.1 疲劳对重心高度的影响 | 第40页 |
4.3.2 疲劳对落地前100ms下肢运动学参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4.4 疲劳对落地阶段下肢生物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1-49页 |
4.4.1 落地阶段下肢运动学参数结果 | 第43-47页 |
4.4.1.1 落地阶段髋关节、膝关节运动学结果 | 第43-44页 |
4.4.1.2 落地阶段踝关节运动学结果 | 第44-45页 |
4.4.1.3 疲劳前后下肢各关节屈曲角度对比 | 第45-47页 |
4.4.2 落地阶段下肢动力学参数结果 | 第47-49页 |
5 分析与讨论 | 第49-55页 |
5.1 运动表现的分析讨论 | 第49-50页 |
5.2 生物力学测试分析讨论 | 第50-55页 |
5.2.1 急停阶段下肢生物力学结果分析讨论 | 第50-51页 |
5.2.2 起跳阶段下肢生物力学结果分析讨论 | 第51-52页 |
5.2.3 落地阶段下肢生物力学结果分析讨论 | 第52-55页 |
6 研究结论 | 第55-56页 |
7 局限性与建议 | 第56-57页 |
7.1 局限性 | 第56页 |
7.2 建议 | 第56-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