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2-13页 |
1.3 主要概念 | 第13-14页 |
1.4 文献综述 | 第14-16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6 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研究设计:思路、理论与经验启示 | 第18-28页 |
2.1 研究范围及思路 | 第18-24页 |
2.1.1 韶关旅游业现状 | 第18-20页 |
2.1.2 韶关旅游业的定位与目标 | 第20-22页 |
2.1.3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2.1.4 研究对象 | 第22-23页 |
2.1.5 研究重点 | 第23-24页 |
2.2 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理论 | 第24-25页 |
2.3 政府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经验启示 | 第25-27页 |
2.3.1 日本政府对旅游业的管理与推进 | 第25-26页 |
2.3.2 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对旅游产业的管理与推进 | 第26-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韶关市旅游业发展的产业规划 | 第28-43页 |
3.1 产业规划对旅游业发展提供方向 | 第28-30页 |
3.1.1 产业规划的概念及原则 | 第28-29页 |
3.1.2 产业规划对旅游业的引领作用 | 第29-30页 |
3.2 韶关市旅游产业规划现状 | 第30-32页 |
3.2.1 规划历程与特征 | 第30-31页 |
3.2.2 存在的问题 | 第31-32页 |
3.3 完善旅游产业规划对策建议 | 第32-42页 |
3.3.1 构建旅游产业发展片区 | 第33-36页 |
3.3.2 扩展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 第36-38页 |
3.3.3 规划完善韶关旅游交通 | 第38-39页 |
3.3.4 做好乡村旅游规划 | 第39-41页 |
3.3.5 做好生态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 第41-42页 |
3.3.6 培育成熟旅行社体系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四章 韶关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43-58页 |
4.1 基础设施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支撑 | 第43-45页 |
4.1.1 旅游基础设施概念 | 第43-44页 |
4.1.2 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 第44页 |
4.1.3 基础设施是旅游业发展的基本保障 | 第44-45页 |
4.2 韶关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现状 | 第45-48页 |
4.2.1 基础设施现状 | 第45-46页 |
4.2.2 韶关旅游产业的基础设施存在的问题 | 第46-48页 |
4.3 完善韶关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对策 | 第48-57页 |
4.3.1 将旅游产业发展融入城市提升工程 | 第48-49页 |
4.3.2 提升重点旅游景区建设 | 第49-50页 |
4.3.3 加快文化产业园发展 | 第50-52页 |
4.3.4 完善旅游交通建设 | 第52-53页 |
4.3.5 打造山水生态旅游区 | 第53-54页 |
4.3.6 强化旅游餐饮品牌 | 第54-56页 |
4.3.7 优化住宿业体系 | 第56页 |
4.3.8 开发特色旅游商品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韶关旅游产业发展的公共服务供给 | 第58-69页 |
5.1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是建设一流旅游目的地的保障 | 第58-59页 |
5.1.1 公共服务体系概念 | 第58-59页 |
5.1.2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对旅游业的影响 | 第59页 |
5.2 韶关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现状与问题 | 第59-60页 |
5.3 完善韶关旅游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对策建议 | 第60-68页 |
5.3.1 构建旅游集散与咨询服务体系 | 第60-61页 |
5.3.2 提升景区内公共服务设施 | 第61-63页 |
5.3.3 完善旅游软环境建设 | 第63页 |
5.3.4 完善旅游管理体系 | 第63-64页 |
5.3.5 引进或培养高素质旅游人才 | 第64-66页 |
5.3.6 构建智慧旅游信息平台 | 第66-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与总结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件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