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论文--数理统计论文--多元分析论文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故障诊断与质量监测研究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5页
    摘要第19页
    1.1 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9-21页
    1.2 故障诊断和质量监测概述第21-24页
    1.3 本课题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第24-31页
        1.3.1 基于PCA的过程监测第24-28页
        1.3.2 基于PLS的质量监测第28-30页
        1.3.3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故障诊断第30-31页
        1.3.4 结合解析模型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第31页
    1.4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章节安排第31-34页
    1.5 本章小结第34-35页
第二章 一种确定相对主元分析中比重因子的方法第35-51页
    摘要第35页
    2.1 引言第35-36页
    2.2 主元分析(PCA)、相对主元分析(RPCA)和偏最小二乘(PLS)第36-40页
        2.2.1 主元分析(PCA)第36-38页
        2.2.2 相对主元分析(RPCA)第38-39页
        2.2.3 偏最小二乘(PLS)第39-40页
    2.3 一种确定比重因子的方法第40-47页
        2.3.1 基于PCA的故障检测第40-42页
        2.3.2 比重因子的设计第42-47页
    2.4 Tennessee Eastman过程案例研究第47-49页
    2.5 结论第49-51页
第三章 多空间分解方法及其在微小故障诊断中的应用第51-69页
    摘要第51页
    3.1 引言第51-52页
    3.2 子空间分解对PCA故障检测能力的影响分析第52-56页
    3.3 基于PCA的多空间故障检测方法第56-57页
    3.4 基于PCA的多空间故障诊断方法第57-62页
    3.5 仿真第62-66页
        3.5.1 数值例子第62-64页
        3.5.2 TE过程第64-66页
    3.6 本章小结第66-69页
第四章 多模态过程的故障检测方法研究第69-97页
    摘要第69页
    4.1 引言第69-70页
    4.2 基于多PCA模型的故障检测方法第70-73页
    4.3 基于信息增量的时段自动划分及批次过程监测第73-82页
        4.3.1 信息增量第73页
        4.3.2 基于时间片信息增量的模态划分第73-76页
        4.3.3 基于局部数据信息增量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第76-79页
        4.3.4 青霉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研究第79-82页
    4.4 多模态数据联合故障检测方法第82-95页
        4.4.1 问题描述第82-84页
        4.4.2 联合量纲标准化因子第84-85页
        4.4.3 统一投影空间第85-89页
        4.4.4 统一控制限第89-90页
        4.4.5 联合主元分析第90-92页
        4.4.6 多模态故障检测过程第92页
        4.4.7 仿真研究第92-95页
    4.5 本章小结第95-97页
第五章 直接潜变量空间投影方法及其在过程监控上的应用第97-121页
    摘要第97页
    5.1 引言第97-99页
    5.2 T-PLS及其几何解释第99-103页
    5.3 直接的潜变量空间分解方法第103-113页
        5.3.1 第一种直接潜变量空间分解方法第104-107页
        5.3.2 第二种直接潜变量空间分解方法第107-108页
        5.3.3 仿真研究第108-113页
    5.4 基于核质量潜结构投影的非线性过程质量监测方法第113-119页
        5.4.1 KPLS建模第114-115页
        5.4.2 质量变量的分解及监测第115-117页
        5.4.3 TE过程案例研究第117-119页
    5.5 本章小结第119-121页
第六章 非均匀采样数据驱动的快速率残差产生器直接设计方法第121-133页
    摘要第121页
    6.1 引言第121-122页
    6.2 预备知识和问题描述第122-127页
        6.2.1 非均匀采样模型第122-126页
        6.2.2 等价空间方法第126-127页
        6.2.3 问题描述第127页
    6.3 主要结论第127-131页
        6.3.1 辨识α~⊥_(f-1)和α~⊥_(f-1)H_(f-1,u)第127-129页
        6.3.2 快速率残差信号的实现第129-130页
        6.3.3 等价矩阵的降维第130-131页
    6.4 仿真第131-132页
    6.5 本章小结第132-133页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第133-137页
    摘要第133页
    7.1 研究工作总结第133-134页
    7.2 挑战与展望第134-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47页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147-148页

论文共1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通信运营商的网络工程建设成本控制研究--以WX市地铁二号线通信建设为例
下一篇:中国生鲜食品供应链:基于与法国对比的分析和改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