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桌面云 | 第9-10页 |
1.2 Openstack | 第10页 |
1.3 Qcow2磁盘文件格式 | 第10-12页 |
1.3.1 KVM | 第10页 |
1.3.2 Qcow2 | 第10-12页 |
1.4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1 基于虚拟机的SSD缓存 | 第12页 |
1.4.2 基于存储系统的SSD缓存 | 第12-15页 |
1.4.3 基于Hypervisor的SSD缓存 | 第15-16页 |
1.5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1.6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8-19页 |
第2章 I/O访存模式分析 | 第19-31页 |
2.1 负载的预处理 | 第19-20页 |
2.2 添加缓存的可行性 | 第20-24页 |
2.2.1 时间局部性 | 第20页 |
2.2.2 空间局部性 | 第20-24页 |
2.3 I/O访存模式 | 第24-31页 |
2.3.1 请求分布情况 | 第24-25页 |
2.3.2 负载情况 | 第25-28页 |
2.3.3 顺序请求 | 第28页 |
2.3.4 重用距离 | 第28-31页 |
第3章 改进的缓存管理策略 | 第31-37页 |
3.1 根据读写特征改进缓存替换算法 | 第31-33页 |
3.2 根据qcow2格式特征改进缓存替换算法 | 第33-37页 |
第4章 实验分析 | 第37-45页 |
4.1 实验环境 | 第37页 |
4.2 实验集 | 第37页 |
4.3 命中率比较 | 第37-40页 |
4.3.1 不同预取块数对预取置于头部的命中率的影响 | 第38页 |
4.3.2 不同预取块数对预取置于尾部的命中率的影响 | 第38页 |
4.3.3 缓存替换算法对不同文件类型的命中率的影响 | 第38-39页 |
4.3.4 改进的缓存替换算法的命中率比较 | 第39-40页 |
4.4 预取有效性 | 第40-42页 |
4.4.1 不同预取块数对预取置于头部的预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1页 |
4.4.2 不同预取块数对预取置于尾部的预取有效性的影响 | 第41页 |
4.4.3 改进的缓存替换算法的预取有效性比较 | 第41-42页 |
4.5 响应时间 | 第42-45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3页 |
作者简介(包括论文和成果清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