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4-2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4-16页 |
1.2 醇类燃料的特点及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 戊醇燃料简介 | 第18-23页 |
1.3.1 基本特点及制取 | 第18-19页 |
1.3.2 生产现状 | 第19-21页 |
1.3.3 研究现状 | 第21-23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2 层流燃烧基础理论及实验方法 | 第25-40页 |
2.1 标准火焰基础理论 | 第25-28页 |
2.1.1 Rankine-Hugoniot关系 | 第25-27页 |
2.1.2 标准火焰结构 | 第27-28页 |
2.2 层流燃烧速率测量的主要方法分类 | 第28-32页 |
2.2.1 本生灯法 | 第30-31页 |
2.2.2 滞止面法 | 第31-32页 |
2.2.3 球形传播火焰法 | 第32页 |
2.3 定容燃烧弹装置简介 | 第32-33页 |
2.4 球形传播理论 | 第33-36页 |
2.4.1 层流燃烧速率 | 第34-36页 |
2.4.2 绝热火焰温度 | 第36页 |
2.5 火焰面的不稳定性 | 第36-38页 |
2.5.1 体积力因素 | 第36-37页 |
2.5.2 热扩散因素 | 第37-38页 |
2.5.3 流体动力学不稳定性 | 第38页 |
2.6 计算方法 | 第38-40页 |
3 1-戊醇-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特性研究 | 第40-54页 |
3.1 不同初始条件下的层流燃烧速率 | 第40-45页 |
3.1.1 火焰传播速度 | 第40-42页 |
3.1.2 层流燃烧速率和绝热火焰温度 | 第42-45页 |
3.2 敏感度分析 | 第45-47页 |
3.3 1-戊醇机理的修正 | 第47-51页 |
3.4 同其他燃料对比 | 第51-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4 1-戊醇的高温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54-77页 |
4.1 研究方法介绍 | 第54-61页 |
4.1.1 热解实验装置 | 第54-56页 |
4.1.2 反应机理生成器RMG简介 | 第56-61页 |
4.2 修正机理 | 第61-63页 |
4.2.1 利用H进行的脱氢反应 | 第61-62页 |
4.2.2 通过OH及其他活化分子进行的脱氢反应 | 第62-63页 |
4.2.3 戊醇基的β-断裂反应以及小分子反应速度更新 | 第63页 |
4.3 模拟值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63-76页 |
4.3.1 热解实验 | 第63-69页 |
4.3.2 层流燃烧速率 | 第69-72页 |
4.3.3 着火延迟期 | 第72-7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5 1-,2-,3-戊醇-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特性的对比研究 | 第77-86页 |
5.1 层流燃烧速率 | 第77-81页 |
5.1.1 火焰传播速率和层流燃烧速率 | 第77-81页 |
5.1.2 绝热火焰温度 | 第81页 |
5.2 马克斯坦长度和火焰不稳定性分析 | 第81-85页 |
5.2.1 火焰不稳定性参数分析 | 第81-83页 |
5.2.2 火焰表面结构变化 | 第83-84页 |
5.2.3 火焰表面胞状结构临界特征 | 第84-85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6 2-甲基1丁醇的层流燃烧特性和化学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86-98页 |
6.1 层流燃烧速率 | 第86-90页 |
6.1.1 火焰传播速率 | 第86-88页 |
6.1.2 层流燃烧速率和绝热火焰温度 | 第88-90页 |
6.1.3 反应级数 | 第90页 |
6.2 火焰的不稳定性研究 | 第90-93页 |
6.2.1 不稳定性参数分析 | 第90-92页 |
6.2.2 火焰传播纹影图片分析 | 第92-93页 |
6.3 经验公式拟合和规范化 | 第93-95页 |
6.3.1 经验公式拟合 | 第93-95页 |
6.3.2 规范化 | 第95页 |
6.4 化学反应动力学分析 | 第95-97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7 甲基丁醇的戊醇同分异构体燃料-空气混合气的层流燃烧特性对比研究 | 第98-113页 |
7.1 层流燃烧速率和绝热火焰温度 | 第98-102页 |
7.2 机理选取 | 第102-103页 |
7.3 敏感度和反应路径分析 | 第103-109页 |
7.4 火焰不稳定性分析 | 第109-111页 |
7.5 六种戊醇同分异构体-空气混合气层流燃烧速率对比 | 第111-112页 |
7.6 本章小结 | 第112-113页 |
8 全文总结与展望 | 第113-117页 |
8.1 全文总结 | 第113-115页 |
8.2 工作展望 | 第115-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附录 | 第123-128页 |
致谢 | 第128-13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30-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