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张氏家族概况 | 第9-10页 |
二、张氏家族研究现状综述 | 第10-14页 |
三、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张氏家族的家风与诗歌氛围 | 第16-33页 |
第一节 张氏家族的家风 | 第16-21页 |
第二节 张氏家族的诗歌教育 | 第21-25页 |
第三节 张氏家族成员间的诗歌交流 | 第25-33页 |
一、以诗代简 | 第25-28页 |
二、赋诗作别 | 第28-30页 |
三、诗以怀人 | 第30-31页 |
四、奉答唱和 | 第31-33页 |
第二章 张氏家族的文学交游 | 第33-46页 |
第一节 同里交游 | 第33-40页 |
一、“龙眠五子”之间的交游 | 第33-36页 |
二、与其他桐城诗人的交游 | 第36-40页 |
第二节 同僚交游 | 第40-46页 |
一、与吴中才俊的交游 | 第40-43页 |
二、与北国雅士的交游 | 第43-46页 |
第三章 张氏家族的诗学主张——以张英父子为中心 | 第46-59页 |
第一节 “陶写性灵,发抒天籁”:根于性情 | 第46-53页 |
一、“性情论” | 第46-49页 |
二、与钱澄之、方苞之“性情论”的比较 | 第49-53页 |
第二节 “入室延四友,陶白与苏陆”:推崇陶白苏陆 | 第53-59页 |
一、追摹陶白苏陆的闲适之风 | 第53-54页 |
二、时代祈向与个人旨趣 | 第54-59页 |
第四章 台阁与山林兼擅的诗歌创作特色——以张英父子为中心 | 第59-75页 |
第一节 颂圣歌时与渴慕山林交融 | 第61-65页 |
第二节 雍容典贵与清微淡远并存 | 第65-70页 |
第三节 二体兼擅的原因 | 第70-75页 |
第五章 张氏家族其他成员的诗歌创作 | 第75-90页 |
第一节 闺阁诗人的悲怨情怀 | 第75-83页 |
一、“诗以当哭” | 第75-79页 |
二、温婉含蓄 | 第79-83页 |
第二节 其他男性诗人的创作 | 第83-90页 |
一、身世之感:激楚慷慨之音与和缓淡然之声 | 第83-86页 |
二、“绝类放翁”的山林之作 | 第86-90页 |
余论 | 第90-92页 |
征引及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附录 张氏家族主要成员的世系关系 | 第99-100页 |
致谢 | 第100-101页 |
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 | 第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