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课题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5页 |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观点 | 第15-18页 |
第一章 文人发迹剧概述 | 第18-26页 |
第一节 元代文人发迹剧的渊源及背景 | 第18-22页 |
一、发迹故事的源起与发展 | 第18-20页 |
二、元代文人发迹剧的创作背景 | 第20-22页 |
第二节“文人发迹剧”界定及相关剧目 | 第22-26页 |
第二章 本事探析 | 第26-49页 |
第一节 本事来源 | 第26-36页 |
一、源于正史 | 第27-33页 |
二、源于野史笔记 | 第33-36页 |
第二节 所取本事特点 | 第36-43页 |
一、取材倾向侧重历史 | 第36-38页 |
二、取材朝代以宋为主 | 第38-39页 |
三、故事地点暗含汴梁情结 | 第39-41页 |
四、剧作内容讽喻社会现实 | 第41-43页 |
第三节 发迹剧对前代史料的改造 | 第43-49页 |
一、对史料的继承 | 第43-46页 |
二、对史料的重构 | 第46-49页 |
第三章 文本的审美考察 | 第49-64页 |
第一节 模式趋同的情节结构 | 第49-55页 |
第二节 同中有异的人物形象 | 第55-64页 |
一、人物塑造的类型化 | 第55-60页 |
二、人物塑造的个性化 | 第60-64页 |
第四章 剧作反映的文人心态 | 第64-80页 |
第一节“儒人今世不如人”的悲愤心态 | 第64-70页 |
一、生活穷困潦倒之苦闷 | 第64-66页 |
二、社会地位低下之愤慨 | 第66-67页 |
三、政治理想破灭之孤愤 | 第67-70页 |
第二节“脱却白襕换紫衣”的积极心态 | 第70-74页 |
一、矛盾复杂的功名观 | 第70-72页 |
二、骄傲自信的人生观 | 第72-74页 |
第三节“借他人酒杯浇胸中块垒”的慰藉心态 | 第74-80页 |
一、抒怀写意:悲歌一曲动人寰 | 第75-77页 |
二、惺惺相惜:同是天涯沦落人 | 第77-80页 |
第五章“从杂剧到传奇”—— 同题材比较的个案分析 | 第80-89页 |
第一节 《冻苏秦》与《金印记》 ——内容主旨:从发迹剧到世情剧的迁移 | 第80-83页 |
第二节 《破窑记》与《彩楼记》 ——审美趣味:从悲愤不平到乐观轻松的转变 | 第83-86页 |
第三节 《渔樵记》与《烂柯山》 ——形象塑造:从明辱智激到嫌贫爱富的变异 | 第86-89页 |
结语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6页 |
致谢 | 第96-97页 |
附:在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