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世仪的学术及其文学世界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10-14页 |
一、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课题意义 | 第12页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陆世仪的生平及交游 | 第14-35页 |
第一节 陆世仪生平述略 | 第14-22页 |
一、早期启蒙,初显才具 | 第14-15页 |
二、拜师交友,砥砺学问 | 第15-16页 |
三、治学修身,明体达用 | 第16-17页 |
四、接续道统,著述讲学 | 第17-22页 |
第二节 陆世仪师友、弟子考 | 第22-35页 |
一、师长 | 第22-23页 |
二、友人 | 第23-30页 |
三、弟子 | 第30-35页 |
第二章 陆世仪的学术思想 | 第35-55页 |
第一节 陆世仪的理学思想(一) | 第35-39页 |
一、理气说 | 第35-36页 |
二、气质性善说 | 第36-37页 |
三、鬼神、生死说 | 第37-39页 |
第二节 陆世仪的理学思想(二) | 第39-42页 |
一、随事精察,知行并进 | 第40-41页 |
二、居敬为本 | 第41页 |
三、即动求静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陆世仪的学术批评 | 第42-48页 |
一、论先秦诸子 | 第42-43页 |
二、论历代诸儒 | 第43-47页 |
三、人物论及史学观 | 第47-48页 |
第四节 陆世仪的社会治理思想 | 第48-55页 |
一、关于地方政治 | 第48-50页 |
二、关于农田水利 | 第50-51页 |
三、关于教育改革 | 第51-52页 |
四、关于天文历法 | 第52-53页 |
五、关于军事 | 第53-55页 |
第三章 陆世仪的诗文理论 | 第55-68页 |
第一节 诗文价值观 | 第55-58页 |
第二节 惟取雅正的创作追求 | 第58-61页 |
一、诗以立经垂训 | 第58-60页 |
二、文以发扬儒道 | 第60-61页 |
第三节 对历代经典诗文的批评 | 第61-68页 |
一、诗歌批评 | 第62-66页 |
二、文章批评 | 第66-68页 |
第四章 陆世仪的诗歌创作 | 第68-89页 |
第一节 酬唱类 | 第68-79页 |
一、遗民的悲恸 | 第69-71页 |
二、卜隐山水 | 第71-73页 |
三、山水田园 | 第73-75页 |
四、勉励友人 | 第75-76页 |
五、学术议论 | 第76-78页 |
六、单纯唱和 | 第78-79页 |
第二节 贺寿悼亡类 | 第79-82页 |
一、贺寿 | 第80-81页 |
二、悼亡 | 第81-82页 |
第三节 即事感怀类 | 第82-84页 |
第四节 咏物类 | 第84-85页 |
第五节 山水田园类 | 第85-87页 |
第六节 咏史类 | 第87-89页 |
第五章 陆世仪的文章创作 | 第89-110页 |
第一节 学术讲义与论学书信 | 第89-95页 |
一、学术讲义 | 第90-93页 |
二、论学书信 | 第93-95页 |
第二节 序跋 | 第95-99页 |
第三节 赠言与寿文 | 第99-103页 |
一、赠言 | 第99-102页 |
二、寿文 | 第102-103页 |
第四节 时评策论 | 第103-107页 |
第五节 记传赞 | 第107-110页 |
一、记传 | 第107-108页 |
二、赞 | 第108-110页 |
第六章 陆世仪学术思想与文学的价值 | 第110-118页 |
第一节 对程朱理学的推衍 | 第110-113页 |
一、戮力家国的时代情怀 | 第110-112页 |
二、明诚笃行的修身哲学 | 第112-113页 |
第二节 道学义理与文学情感、写作技巧的有机融合 | 第113-118页 |
一、笔墨经济,寸铁杀人 | 第113-115页 |
二、情至真,理至善 | 第115-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