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59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激光焊接技术及应用 | 第15-20页 |
1.2.1 激光焊接原理 | 第15-18页 |
1.2.2 激光焊接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应用 | 第18-20页 |
1.3 相变诱发塑性钢(TRIP)钢 | 第20-32页 |
1.3.1 TRIP效应 | 第20-22页 |
1.3.2 TRIP钢的研究概况 | 第22-24页 |
1.3.3 冷轧TRIP钢的连续退火工艺 | 第24-26页 |
1.3.4 TRIP钢的典型显微组织 | 第26-30页 |
1.3.5 TRIP钢激光焊接性能的研究进展 | 第30-32页 |
1.4 孪晶诱发塑性钢(TWIP)钢 | 第32-42页 |
1.4.1 TWIP效应 | 第32-33页 |
1.4.2 TWIP钢的研究概况 | 第33-35页 |
1.4.3 影响TWIP钢力学性能的因素 | 第35-40页 |
1.4.4 TWIP钢激光焊接性能研究进展 | 第40-42页 |
1.5 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59页 |
第二章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59-70页 |
2.1 试验材料及焊接性评估 | 第59-61页 |
2.1.1 试验材料及热处理工艺 | 第59-60页 |
2.1.2 焊接性评估 | 第60-61页 |
2.2 激光焊接实验 | 第61-63页 |
2.2.1 激光焊接设备 | 第61-62页 |
2.2.2 焊接试样制备 | 第62-63页 |
2.3 力学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2.3.1 显微硬度测试 | 第63页 |
2.3.2 拉伸力学性能测试 | 第63-65页 |
2.4 TRIP钢激光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热模拟试验 | 第65页 |
2.5 显微组织观察及表征 | 第65-69页 |
2.5.1 光学显微(OM)观察 | 第65-66页 |
2.5.2 X射线衍射试验(XRD) | 第66页 |
2.5.3 扫描电子显微(SEM)观察 | 第66-67页 |
2.5.4 透射电子显微(TEM)观察 | 第67-68页 |
2.5.5 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测试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0页 |
第三章 焊接工艺对TR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95页 |
3.1 引言 | 第70页 |
3.2 焊接速度对TR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70-82页 |
3.2.1 试验方法 | 第70-71页 |
3.2.2 冷轧TRIP钢热处理后的显微组织 | 第71-73页 |
3.2.3 焊接接头形貌 | 第73-76页 |
3.2.4 焊缝的显微组织 | 第76-78页 |
3.2.5 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 第78-80页 |
3.2.6 焊接速度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0-82页 |
3.3 线能量对TR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2-92页 |
3.3.1 试验方法 | 第82-83页 |
3.3.2 焊接接头形貌 | 第83-85页 |
3.3.3 焊缝的显微组织 | 第85-86页 |
3.3.4 低温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 第86-87页 |
3.3.5 线能量对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87-89页 |
3.3.6 平行于焊缝拉伸的断口分析 | 第89-9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5页 |
第四章 热模拟TRIP钢激光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 | 第95-115页 |
4.1 前言 | 第95-96页 |
4.2 低碳钢热影响区的划分 | 第96-98页 |
4.3 试验方法 | 第98-99页 |
4.4 不同峰值温度的快速热循环模拟 | 第99-110页 |
4.4.1 峰值温度为400℃ | 第100-102页 |
4.4.2 峰值温度为550℃ | 第102-104页 |
4.4.3 峰值温度为700℃ | 第104-106页 |
4.4.4 峰值温度为850℃ | 第106-107页 |
4.4.5 峰值温度为1000℃、1150℃ | 第107-11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0-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5页 |
第五章 TW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强化机理研究 | 第115-149页 |
5.1 前言 | 第115页 |
5.2 试验方法 | 第115-116页 |
5.3 焊接接头形貌及显微组织 | 第116-121页 |
5.4 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 | 第121-123页 |
5.5 拉伸状态下焊缝组织演变的原位SEM观察 | 第123-125页 |
5.6 不同形变量焊缝的TEM观察 | 第125-127页 |
5.7 焊缝拉伸变形的原位EBSD研究 | 第127-144页 |
5.7.1 焊缝未形变 | 第127-129页 |
5.7.2 焊缝形变5% | 第129-135页 |
5.7.3 焊缝形变13%~22% | 第135-138页 |
5.7.4 焊缝形变40% | 第138-144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144-145页 |
参考文献 | 第145-149页 |
第六章 焊接工艺对TW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49-175页 |
6.1 引言 | 第149页 |
6.2 焊接速度对TW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49-162页 |
6.2.1 试验方法 | 第149-150页 |
6.2.2 焊接接头形貌 | 第150-152页 |
6.2.3 焊接速度对TWIP钢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52-155页 |
6.2.4 焊接速度对TWIP钢焊缝内部微织构的影响 | 第155-158页 |
6.2.5 焊接速度对TWIP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的影响 | 第158-160页 |
6.2.6 焊接速度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60-162页 |
6.3 线能量对TWIP钢激光焊接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62-172页 |
6.3.1 试验方法 | 第162页 |
6.3.2 焊接接头形貌 | 第162-164页 |
6.3.3 线能量对TWIP钢焊缝显微组织的影响 | 第164-167页 |
6.3.4 线能量对TWIP钢焊缝内部微织构的影响 | 第167-169页 |
6.3.5 线能量对焊接接头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169-17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72-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173-175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创新 | 第175-178页 |
7.1 论文主要结论 | 第175-176页 |
7.2 论文主要创新 | 第176-178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78-179页 |
作者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作的项目 | 第179-180页 |
致谢 | 第1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