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绪论 | 第11-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1页 |
二、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7页 |
三、论文构思 | 第17-18页 |
第一章 “远”范畴的意义流变及思想渊源 | 第18-27页 |
第一节 “远”的基本含义及其流变 | 第18-23页 |
一、时空距离之远 | 第19-20页 |
二、超越的哲思之远 | 第20-21页 |
三、风格境界之远 | 第21-23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远”的思想渊源 | 第23-27页 |
一、儒家的“远”哲学——“人伦道德之远” | 第23-24页 |
二、道家的“远”哲学——“超越之思” | 第24-25页 |
三、释家的“远”哲学——“空的境界” | 第25-27页 |
第二章 中国古代文论“远”范畴的发展历程 | 第27-41页 |
第一节 “远”范畴的萌芽及初步发展——先秦到魏晋南北朝 | 第27-31页 |
一、“远”从哲学范畴进入人物品鉴范畴——先秦到魏晋 | 第27-29页 |
二、“远”作为审美范畴的初步凸显——魏晋南北朝时期 | 第29-31页 |
第二节 “远”作为审美风格范畴的确立与兴盛——唐宋时期 | 第31-36页 |
一、“远”作为审美风格范畴在唐代的确立 | 第31-34页 |
二、“远”范畴在宋代的兴盛及其多义性 | 第34-36页 |
第三节 “远”范畴的继承与完善——明清时期 | 第36-41页 |
一、明代对“远”范畴的继承与完善 | 第37-39页 |
二、清代对“远”范畴的继承与完善 | 第39-41页 |
第三章 中国古代文论“远”范畴的多维呈现及现实意义 | 第41-48页 |
第一节 “远”范畴在中国古代文论的多维呈现 | 第41-45页 |
一、“远”作为作家修养的追求 | 第41-43页 |
二、“远”作为作品风格的追求 | 第43-44页 |
三、“远”作为文学鉴赏的标准 | 第44-45页 |
第二节 中国古代文论“远”范畴的价值及现实意义 | 第45-48页 |
一、“远”范畴在古代文论中的价值 | 第45-46页 |
二、“远”范畴的现代意义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