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地图绘制理论与实践互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4-23页 |
1. 宋代地图的定义与内涵 | 第14-16页 |
(1) 古地图与历史地图 | 第14-15页 |
(2) 宋人眼中的“地图” | 第15-16页 |
2. 宋代地图的研究缘起与重要成果 | 第16-21页 |
(1) 选题缘起及意义 | 第16-18页 |
(2) 海内外中国地图史研究简介 | 第18-21页 |
3. 史料来源、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1-23页 |
(1) 史料来源 | 第21页 |
(2) 研究内容、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21-22页 |
(3)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一、宋代地图的绘制成就 | 第23-48页 |
1. 宋代地图绘制的理论成就 | 第23-24页 |
(1) 沈括“飞鸟图”绘制法 | 第23页 |
(2) “彩画地图”绘制法 | 第23页 |
(3) 立体地图绘制法 | 第23-24页 |
2. 宋代地图绘制的实践成就 | 第24-48页 |
(1) 政区地图的绘制 | 第24-30页 |
(2) 军事地图的绘制 | 第30-34页 |
(3) 民事地图的绘制 | 第34-40页 |
(4) 文教地图的绘制 | 第40-46页 |
(5) 览胜地图的绘制 | 第46-48页 |
二、宋代地图的应用范畴 | 第48-64页 |
1. 频繁军政中使用的地图 | 第48-52页 |
(1) 攻守形势所用 | 第48-51页 |
(2) 边界纠纷所用 | 第51-52页 |
2. 纷繁民政中使用的地图 | 第52-55页 |
(1) 管理农田水利所用 | 第52-53页 |
(2) 筑城商运所用 | 第53-55页 |
3. 指掌天下所使用的地图 | 第55-58页 |
(1) “不窥牖而可知”天下 | 第55-57页 |
(2) “文化幽思”之用的天下 | 第57-58页 |
4. 经解考证所使用的历史地图 | 第58-62页 |
(1) 沿革地理之用 | 第58-59页 |
(2) 传统经解之用 | 第59-62页 |
5. 山水览胜所使用的“旅游图” | 第62-64页 |
(1) 赏“林泉之景”所用 | 第62页 |
(2) “登九疑,探禹穴”之用 | 第62-64页 |
三、宋代地图应用与绘制的互动 | 第64-85页 |
1. 应用反馈与绘制方法的改进 | 第64-71页 |
(1) “飞鸟图”的进步 | 第64-67页 |
(2) “彩画地图”法的发展 | 第67-71页 |
2. 应用反馈与绘制载体的变更 | 第71-76页 |
(1) 黄裳的“地理木图” | 第71-74页 |
(2) 朱熹“胶泥起草图” | 第74-76页 |
3. 应用反馈与绘制内容的更正 | 第76-85页 |
(1) 考证改绘 | 第76-82页 |
(2) 勘测重绘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