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符号说明 | 第9-11页 |
第一章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1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流行病学及发病特征 | 第11-12页 |
1.1 流行病学 | 第11-12页 |
1.2 发病特征 | 第12页 |
2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特征及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2-16页 |
2.1 病毒特征 | 第12-13页 |
2.2 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 第13-16页 |
3 传染性喉气管炎的检测方法 | 第16-17页 |
4 ILTV的疫苗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19-45页 |
1 材料 | 第19-23页 |
1.1 病毒株、细胞及实验动物 | 第19-20页 |
1.2 菌株、载体 | 第20页 |
1.3 主要试剂 | 第20页 |
1.4 主要试验仪器 | 第20页 |
1.5 主要溶液配制 | 第20-23页 |
2 方法 | 第23-28页 |
2.1 抗原制备 | 第23页 |
2.2 动物免疫 | 第23-24页 |
2.3 阳性杂交瘤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24页 |
2.4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4-26页 |
2.5 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 第26-27页 |
2.6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27-28页 |
3 ILTV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28-31页 |
3.1 过氧化物酶(HRP)标记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28页 |
3.2 最佳包被抗体与酶标抗体配对的确定 | 第28-29页 |
3.3 最佳单抗包被浓度和HRP标记单抗工作浓度的确定 | 第29页 |
3.4 抗原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29页 |
3.5 封闭液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29页 |
3.6 酶标抗体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29-30页 |
3.7 底物显色液最佳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30页 |
3.8 阴阳性临界值的确定 | 第30页 |
3.9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原方法的评价 | 第30-31页 |
4 结果 | 第31-43页 |
4.1 抗原制备 | 第31-32页 |
4.2 阳性杂交瘤筛选方法的建立 | 第32-34页 |
4.3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 第34页 |
4.4 腹水的制备及纯化 | 第34-35页 |
4.5 单克隆抗体的鉴定 | 第35-38页 |
4.6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 第38-41页 |
4.7 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抗原方法的评价 | 第41-43页 |
5 讨论 | 第43-45页 |
全文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