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22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1-13页 |
(一)适应当前教育改革方向的根本要求 | 第11-12页 |
(二)丰富课堂教学理念与实践的实然诉求 | 第12页 |
(三)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的必然需求 | 第12-13页 |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一) 教师理答行为的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二)高中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三)对当前研究现状的评析 | 第17-18页 |
三、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19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8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8-19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9-21页 |
(一)研究对象 | 第19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9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五、研究特色与创新之处 | 第21-22页 |
第一章 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相关概述 | 第22-28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22-24页 |
(一)课堂理答行为 | 第22-24页 |
(二)高中语文新手教师 | 第24页 |
二、课堂理答的表征形式 | 第24-26页 |
(一)理答方式的多元化 | 第25页 |
(二)理答内容的针对性 | 第25页 |
(三)理答语言的导向性 | 第25页 |
(四)理答标准的灵活多重性 | 第25-26页 |
三、课堂理答的理论基石 | 第26-28页 |
(一)强化动机理论 | 第26页 |
(二)学习-反馈理论 | 第26-28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现状 | 第28-41页 |
一、调查目的 | 第28页 |
二、调查过程与研究方法 | 第28-29页 |
(一)调查问卷 | 第28页 |
(二)访谈提纲 | 第28-29页 |
(三)样本选取 | 第29页 |
(四)调查实行 | 第29页 |
三、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现状 | 第29-37页 |
(一)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认知情况 | 第29-30页 |
(二)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实施情况 | 第30-35页 |
(三)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感受和诉求 | 第35-37页 |
四、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存在的问题 | 第37-38页 |
(一)对理答有了一定关注,但认知程度不高 | 第37页 |
(二)理答预设不充分,反思和研究的意识较弱 | 第37页 |
(三)理答方式多样,但处理灵活度不够 | 第37页 |
(四)理答语言简薄,机械化现象明显 | 第37-38页 |
(五)学生对理答的认同较高,但实际效果不理想 | 第38页 |
五、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影响因素 | 第38-41页 |
(一)教师因素 | 第38-39页 |
(二)学生因素 | 第39-40页 |
(三)课堂因素 | 第40-41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行为的优化路径 | 第41-50页 |
一、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实践内容 | 第41-42页 |
(一)倾听与鉴别 | 第41页 |
(二)理答内容充实 | 第41-42页 |
(三)理答及时准确 | 第42页 |
(四)探索可再生的理答结果 | 第42页 |
二、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实践策略 | 第42-47页 |
(一)必要前提:提高理答意识 | 第43-44页 |
(二)坚实基础:做好理答预设 | 第44-45页 |
(三)核心关键:合理运用理答策略 | 第45-46页 |
(四)必要措施:锤炼理答语言 | 第46-47页 |
(五)动力支持:进行理答反思和研究 | 第47页 |
三、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的实践保障 | 第47-50页 |
(一)建设积极校园文化,鼓励新手教师创新理答教学 | 第48页 |
(二)设立相关课题研究,培养新手教师理答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 第48页 |
(三)开展系列活动,学习课堂理答的前沿理念 | 第48页 |
(四)加强新手教师培训,熟练应用课堂理答策略 | 第48-49页 |
(五)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保障新手教师的理答实践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1: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现状调查问卷(教师卷) | 第54-56页 |
附录 2:高中语文新手教师课堂理答现状调查问卷(学生卷) | 第56-58页 |
附录 3: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理答现状访谈提纲(教师) | 第58页 |
附录 4:高中语文教师课堂理答现状访谈提纲(学生) | 第58-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