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论 | 第9-19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四、研究方法、重难点与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第一章 经济发展方式的一般考察 | 第19-23页 |
一、基本概念界定 | 第19页 |
(一) 经济发展 | 第19页 |
(二) 经济发展方式 | 第19页 |
二、关于经济发展的几种方式 | 第19-21页 |
(一) 粗放式发展与集约式发展 | 第20页 |
(二) 外延式发展与内涵式发展 | 第20-21页 |
三、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21-23页 |
第二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历史逻辑考察 | 第23-29页 |
一、前提:改革开放前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形成 | 第23-24页 |
二、酝酿:经济发展新路子的探索 | 第24-25页 |
三、提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 第25-26页 |
四、确立:加快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26-29页 |
第三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现实逻辑考察 | 第29-34页 |
一、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带来的主要问题 | 第29-31页 |
(一) 高消耗低利用率加剧资源约束 | 第29-30页 |
(二) 高污染排放加重环境压力 | 第30-31页 |
(三) 科技进步慢,技术贡献率低 | 第31页 |
二、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现实问题的反思 | 第31-34页 |
(一) 正确处理人与自然间的关系 | 第31-32页 |
(二) 大力发挥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作用 | 第32-34页 |
第四章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价值逻辑考察 | 第34-47页 |
一、逻辑起点:尊重自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 第34-37页 |
(一) 尊重自然的基础性作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出发点 | 第34-35页 |
(二)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人与自然间的和谐共处 | 第35-37页 |
二、逻辑主线:坚持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 | 第37-41页 |
(一) 生产力的更高质态发展亟需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38-40页 |
(二) 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有赖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 第40-41页 |
三、逻辑归宿:实现社会发展的最高价值目标——人的全面发展 | 第41-47页 |
(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 | 第42-44页 |
(二) 人的全面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动力与最高目的 | 第44-47页 |
结语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
致谢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