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4页 |
1.4.2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1.4.3 课堂教学观察法 | 第15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5.1 高职公共英语 | 第15页 |
1.5.2 合作学习 | 第15-17页 |
第二章 高职公共英语的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现状调查及问题 | 第17-24页 |
2.1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应用的现状 | 第17-18页 |
2.1.1 从学生角度分析 | 第17页 |
2.1.2 从教师角度分析 | 第17-18页 |
2.2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2.2.1 小组分配不合理 | 第19页 |
2.2.2 合作学习形式化 | 第19-20页 |
2.2.3 教师角色不到位 | 第20页 |
2.2.4 学习评价不全面 | 第20页 |
2.3 原因分析 | 第20-24页 |
2.3.1 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 第20-21页 |
2.3.2 教师的传统教学观念 | 第21-22页 |
2.3.3 客观因素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合作学习课堂的构建 | 第24-34页 |
3.1 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3.1.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页 |
3.1.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3.1.3 二语习得理论 | 第25页 |
3.2 教学目标的确立 | 第25-26页 |
3.3 合作小组划分 | 第26-27页 |
3.4 教学程序制定 | 第27-30页 |
3.4.1 诱发合作学习动机 | 第27页 |
3.4.2 合作学习任务分配 | 第27-28页 |
3.4.3 个人学习责任的确定 | 第28-29页 |
3.4.4 教学程序规划 | 第29-30页 |
3.4.5 学习成果交流 | 第30页 |
3.5 条件保障 | 第30-33页 |
3.5.1 生生关系的建立 | 第30-31页 |
3.5.2 心理条件的保障 | 第31页 |
3.5.3 教师的综合素养 | 第31页 |
3.5.4 教学手段多样化 | 第31-33页 |
3.6 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制定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合作学习在高职公共英语中应用的实证研究 | 第34-39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34页 |
4.2 研究对象 | 第34-35页 |
4.3 研究方法与过程 | 第35-37页 |
4.3.1 研究方法 | 第35页 |
4.3.2 研究过程 | 第35-37页 |
4.4 研究结果及分析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附录 | 第42-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