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常见种类及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1.1 食源性致病菌的危害、常见种类 | 第10页 |
1.1.2 食源性致病菌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简介、特点以及其放大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1-13页 |
1.2.1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简介及特点 | 第11-12页 |
1.2.2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放大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 | 第12-13页 |
1.3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功能以及在检测中的应用 | 第13-15页 |
1.3.1 核酸适配体的特点、功能 | 第13-14页 |
1.3.2 核酸适配体在各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 第14-15页 |
1.4 生物传感器 | 第15-20页 |
1.4.1 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历史 | 第15-16页 |
1.4.2 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 第16-17页 |
1.4.3 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的分类及研究进展 | 第17-20页 |
第二章 一步荧光法均相检测食源性致病菌传感器 | 第20-30页 |
2.1 前言 | 第20-21页 |
2.2 材料和方法 | 第21-22页 |
2.2.1 材料和试剂 | 第21页 |
2.2.2 设备 | 第21页 |
2.2.3 细菌菌株和生长条件 | 第21-22页 |
2.2.4 目标引发的等温链置换反应 | 第22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2-29页 |
2.3.1 实验原理分析 | 第22-23页 |
2.3.2 控制实验 | 第23-24页 |
2.3.3 基于荧光检测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24-26页 |
2.3.4 传感器的性能分析和标准曲线 | 第26-27页 |
2.3.5 特异性检验 | 第27-28页 |
2.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28-29页 |
2.4 结论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目标物引导的基于等温指数放大的生物传感器无标签、均相、超灵敏检测食源性致病菌 | 第30-44页 |
3.1 前言 | 第30-31页 |
3.2 材料和方法 | 第31-33页 |
3.2.1 材料和试剂 | 第31-32页 |
3.2.2 设备 | 第32页 |
3.2.3 细菌菌株和生长条件 | 第32页 |
3.2.4 目标引发的等温EXPAR | 第32-3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33-42页 |
3.3.1 实验原理分析 | 第33-34页 |
3.3.2 凝胶电泳图 | 第34-35页 |
3.3.3 基于EXPAR的比色生物传感器的控制实验 | 第35-36页 |
3.3.4 基于颜色变化的等温指数放大效应条件的优化 | 第36-38页 |
3.3.5 基于等温指数放大效应的传感器的性能分析 | 第38-41页 |
3.3.6 实际样品分析 | 第41-42页 |
3.4 结论 | 第42-44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4.1 结论 | 第44页 |
4.2 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4页 |
致谢 | 第54-56页 |
附录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