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导论 | 第10-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和内容框架 | 第12-13页 |
·本文创新点 | 第13-14页 |
2 文献回顾与评价 | 第14-22页 |
·股权结构与财务危机 | 第14-17页 |
·国有股比例与财务危机 | 第14-15页 |
·法人股比例与财务危机 | 第15-16页 |
·股权制衡度与财务危机 | 第16-17页 |
·股权集中度与财务危机 | 第17页 |
·董事会结构与财务危机 | 第17-20页 |
·独董比例与财务危机 | 第18-19页 |
·董事长和总经理两职合一与财务危机 | 第19页 |
·董事会规模与财务危机 | 第19-20页 |
·文献评述 | 第20-22页 |
3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委托代理引发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 | 第22-23页 |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2页 |
·委托代理与财务危机 | 第22-23页 |
·利益相关者影响下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 | 第23-24页 |
·利益相关者理论 | 第23页 |
·利益相关者与财务危机 | 第23-24页 |
·内部人控制导致的公司治理与财务危机 | 第24-25页 |
·内部人控制理论 | 第24页 |
·内部人控制与财务危机 | 第24-25页 |
·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的作用机制分析 | 第25-27页 |
·大股东与财务危机 | 第25页 |
·董事会与财务危机 | 第25-27页 |
4 基于案例的公司治理结构与财务危机的相关性分析 | 第27-30页 |
·案例一:“闽东电力”事件 | 第27-28页 |
·“闽东电力”事件回顾 | 第27页 |
·“闽东电力”事件启示 | 第27-28页 |
·案例二:“科龙”事件 | 第28-30页 |
·“科龙”事件回顾 | 第28-29页 |
·“科龙”事件启示 | 第29-30页 |
5 实证研究 | 第30-38页 |
·研究假设与模型 | 第30-33页 |
·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 | 第30-32页 |
·研究样本和数据来源 | 第32-33页 |
·研究变量选择及变量定义 | 第33-36页 |
·被解释变量 | 第33-34页 |
·解释变量 | 第34-35页 |
·控制变量 | 第35-36页 |
·研究检验方法 | 第36-38页 |
6 实证分析及结论 | 第38-47页 |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38页 |
·独立样本 T 检验 | 第38-40页 |
·变量之间的 PEARSON 相关性检验 | 第40-41页 |
·相关性的逻辑回归分析及结果 | 第41-43页 |
·实证结论 | 第43-44页 |
·政策建议 | 第44-46页 |
·优化股权结构,提升防范财务危机能力 | 第44-45页 |
·完善董事会结构,有效防范财务危机 | 第45-46页 |
·有待于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