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一、绪论 | 第10-18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2.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基本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论文创新及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1.创新之处 | 第16页 |
2.不足之处 | 第16-18页 |
二、大学生诚信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 第18-24页 |
(一)诚信的内涵 | 第18-20页 |
1.传统诚信的溯源与发展 | 第18-19页 |
2.现代诚信的内涵及特点 | 第19-20页 |
(二)大学生诚信的内涵 | 第20-21页 |
(三)大学生诚信的重要性 | 第21-24页 |
1.大学生诚信是其成长成才的重要基础 | 第21-22页 |
2.大学生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 第22页 |
3.大学生诚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 第22-24页 |
三、大学生诚信现状的分析 | 第24-43页 |
(一)对大学生诚信现状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24-37页 |
1.调查方案的设计 | 第24-26页 |
2.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26-37页 |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主要表现 | 第37-43页 |
1.学业的诚信缺失 | 第37-38页 |
2.生活的诚信缺失 | 第38-40页 |
3.经济生活的诚信缺失 | 第40-41页 |
4.就业过程中的诚信缺失 | 第41-43页 |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 | 第43-52页 |
(一)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社会原因 | 第43-45页 |
1.社会诚信危机的影响 | 第43-44页 |
2.诚信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44-45页 |
3.失信惩戒力度不够强 | 第45页 |
(二)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学校原因 | 第45-48页 |
1.诚信校园环境的影响 | 第46页 |
2.学生管理方式有待改善 | 第46-47页 |
3.诚信教育模式及内容单一 | 第47-48页 |
(三)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家庭原因 | 第48-50页 |
1.家庭教育重智轻德 | 第49页 |
2.重言传轻身教的误导 | 第49-50页 |
(四)大学生诚信缺失的自身原因 | 第50-52页 |
1.大学生的心智不成熟 | 第50页 |
2.大学生的诚信意识淡薄 | 第50-51页 |
3.大学生缺乏诚信实践 | 第51-52页 |
五、解决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对策 | 第52-62页 |
(一)加强社会诚信教育,完善社会诚信体系的建设 | 第52-55页 |
1.共同营造诚信社会的良好环境 | 第52-53页 |
2.健全社会诚信的法律保障体系 | 第53-54页 |
3.建立社会诚信管理系统 | 第54-55页 |
(二)创新高校诚信教育,强化学生管理方式 | 第55-58页 |
1.加强诚信校园文化建设 | 第55-56页 |
2.改进高校诚信教育机制 | 第56-57页 |
3.优化诚信管理机制,完善学生管理工作 | 第57-58页 |
(三)重视家庭诚信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 | 第58-59页 |
1.家长以身作则提高诚信素质 | 第58-59页 |
2.家长因材施教树立正确教育观 | 第59页 |
(四)注重自我诚信教育,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养 | 第59-62页 |
1.培养大学生自律的诚信品格 | 第60页 |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践行诚信的知行统一 | 第60-62页 |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附录一 大学生诚信现状调查问卷 | 第67-70页 |
附录二 大学生诚信教育状况访谈提纲 | 第70-71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