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环境化学论文--环境污染化学论文--水污染化学论文

链霉素在水环境中的降解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9页
    1.1 抗生素简介第10-15页
        1.1.1 抗生素使用现状第10-11页
        1.1.2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第11-13页
            1.1.2.1 影响生态环境及植被的生长第11-12页
            1.1.2.2 对水环境的危害第12页
            1.1.2.3 对人类的潜在威胁第12-13页
        1.1.3 抗生素进入环境途径,及迁移方式第13-14页
        1.1.4 链霉素介绍第14-15页
    1.2 抗生素降解第15-17页
        1.2.1 抗生素在水环境的降解第15-17页
        1.2.2 底泥相中降解的影响因素第17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1.3.1 选题的内容第17-18页
        1.3.2 选题的意义和目的第18-19页
第二章 链霉素在水中的降解及条件因素的影响第19-42页
    2.1 仪器设备及试剂第19页
        2.1.1 仪器设备第19页
        2.1.2 试剂和样品第19页
    2.2 溶液的配制第19-20页
    2.3 工作标准溶液配制及测定第20-22页
        2.3.1 工作标准溶液配制第20-22页
        2.3.2 HPLC的色谱条件第22页
    2.4 数据处理第22-23页
    2.5 实验部分-降解实验第23-24页
    2.6 结果与讨论第24-41页
        2.6.1 不同pH对链霉素降解的影响第24-26页
        2.6.2 不同温度对链霉素降解的影响第26-28页
        2.6.3 不同初始浓度对降解的影响第28-30页
        2.6.4 腐殖酸钠对降解的影响第30-32页
        2.6.5 表面活性剂对链霉素降解的影响第32-35页
        2.6.6 钙离子对链霉素降解影响第35-37页
        2.6.7 不同重金属对链霉素的降解过程的影响第37-41页
    2.7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链霉素在自然水体和底泥中的降解第42-53页
    3.1 实验准备阶段第42-44页
        3.1.1 实验所用的材料与测定方法第42页
        3.1.2 湖水,自来水,牛场粪水及底泥的理化性质测定第42-44页
            3.1.2.1 阴离子的测定第42-43页
            3.1.2.2 pH的测定是采用pH计第43页
            3.1.2.3 硬度的测定采用第43页
            3.1.2.4 底泥的理化性质第43-44页
        3.1.3 湖水,自来水,牛场粪水及底泥的预处理第44页
            3.1.3.1 湖水,自来水,牛场粪水的预处理第44页
            3.1.3.2 底泥的预处理第44页
        3.1.4 底泥中链霉素的加标回收率第44页
    3.2 实验部分第44-45页
        3.2.1 链霉素在湖水,自来水,牛场粪水中的降解试验方法第44-45页
        3.2.2 链霉素在底泥中的降解第45页
            3.2.2.1 按照3.4的样品准备过程第45页
            3.2.2.2 饱和含水量调节第45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5-52页
        3.3.1 链霉素在湖水,自来水,牛场粪水中的降解第45-50页
        3.3.2 链霉素在底泥中的降解研究第50-52页
    3.4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四章 链霉素可能的降解路径及抗菌性的研究第53-66页
    4.1 链霉素可能的降解路径第53-59页
        4.1.1 实验仪器及药品第53页
            4.1.1.1 仪器第53页
            4.1.1.2 药品第53页
        4.1.2 色谱柱和条件的选取第53-54页
        4.1.3 色谱及质谱条件第54页
            4.1.3.1 色谱条件如下第54页
        4.1.4 可能的降解路径第54-59页
    4.2 抗菌性研究第59-65页
        4.2.1 实验及药品第59-60页
        4.2.2 大肠杆菌的培养基的配制及培养过程第60页
            4.2.2.1 培养基的配制及灭菌过程第60页
            4.2.2.2 两种菌种的培养第60页
        4.2.3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配制及培养过程第60-62页
            4.2.3.1 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配制及灭菌过程第60-61页
            4.2.3.2 菌种的培养第61-62页
        4.2.4 实验过程第62页
        4.2.5 结果与讨论第62-65页
            4.2.5.1 链霉素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性研究第62-64页
            4.2.5.2 链霉素对大肠杆菌的抗菌性研究第64-65页
    4.3 本章小结第65-66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66-67页
    5.1 结论第66页
    5.2 展望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中国民间美术对动画创作的影响
下一篇:定格动画材料的灵活运用和趣味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