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

货币超发与通货紧缩:新货币主义的视角

致谢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1 导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第15-16页
    1.2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3 研究内容、框架及方法第17-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框架第19-20页
        1.3.3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4 研究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21-24页
        1.4.1 研究重点第21-22页
        1.4.2 研究创新点第22-24页
2 文献综述第24-45页
    2.1 引言第24页
    2.2 新货币主义模型第24-30页
        2.2.1 第一代新货币主义模型第24-27页
        2.2.2 第二代新货币主义模型第27-28页
        2.2.3 第三代新货币主义模型第28-30页
    2.3 国外相关文献第30-33页
        2.3.1 货币政策第30-31页
        2.3.2 企业投资与货币政策第31页
        2.3.3 资产定价与货币政策第31-33页
        2.3.4 房地产与货币政策第33页
    2.4 国内相关文献第33-44页
        2.4.1 货币政策第33-40页
        2.4.2 企业投资与货币政策第40-42页
        2.4.3 债务置换与货币政策第42-43页
        2.4.4 房地产与货币政策第43-44页
    2.5 小结第44-45页
3 金融摩擦、直接贷款与通货紧缩第45-58页
    3.1 引言第45-46页
    3.2 模型假定第46-51页
        3.2.1 存款市场第46-47页
        3.2.2 货币市场第47-48页
        3.2.3 生产部门第48-49页
        3.2.4 金融中介第49-51页
    3.3 中央银行大量贷款前的最优均衡第51-53页
        3.3.1 流动性充足第52-53页
        3.3.2 流动性不足第53页
    3.4 中央银行大量贷款后的最优均衡第53-56页
    3.5 小结第56-58页
4 金融摩擦、企业投资与通货紧缩第58-73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模型假定第59-65页
        4.2.1 居民第59-60页
        4.2.2 创新者第60-63页
        4.2.3 投资机构第63-64页
        4.2.4 搜寻匹配市场第64页
        4.2.5 完全竞争市场第64-65页
    4.3 有效承诺时的均衡第65-68页
    4.4 无效承诺时的均衡第68-70页
    4.5 存在股权交易市场时的均衡第70-72页
    4.6 小结第72-73页
5 金融摩擦、债务置换与通货紧缩第73-85页
    5.1 引言第73-75页
    5.2 模型假定第75-79页
        5.2.1 企业家第75-77页
        5.2.2 中央银行第77页
        5.2.3 政府第77-79页
    5.3 最优均衡第79-81页
        5.3.1 中央银行第79-80页
        5.3.2 债务置换第80-81页
    5.4 比较静态第81-84页
    5.5 小结第84-85页
6 金融摩擦、房地产泡沫与通货紧缩第85-100页
    6.1 引言第85-87页
    6.2 模型假定第87-91页
        6.2.1 劳动力市场第87-89页
        6.2.2 搜寻匹配市场第89页
        6.2.3 完全竞争市场第89-90页
        6.2.4 支付手段第90-91页
    6.3 房地产供给外生时的一般均衡第91-95页
    6.4 房地产供给内生时的一般均衡第95-99页
    6.5 小结第99-100页
7 总结和政策建议第100-106页
    7.1 总结第100-101页
    7.2 政策建议第101-106页
        7.2.1 盘活国企过剩资金,积极引流民营企业第101页
        7.2.2 积极推进去杠杆,防止资金避实就虚第101-102页
        7.2.3 规范投资市场,促进市场结构优化第102页
        7.2.4 积极完善注册制,减少企业退出风险第102-103页
        7.2.5 合理估计企业债务,防范超发风险第103页
        7.2.6 正确甄别企业类型,防范道德风险第103-104页
        7.2.7 合理界定债务置换规模,防止财政赤字膨胀第104页
        7.2.8 区分不同城市,严格把控信贷第104-105页
        7.2.9 放松利率管制,提高购房成本第105页
        7.2.10 变革税收体系,降低房地产价格第105-106页
参考文献第106-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主要科研成果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范长江战地报道研究
下一篇:基于个人社会资本视角的微信信息行为和品牌认知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