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银行信息安全运行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5-22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实现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总体框架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1.5 本文创新点 | 第20-2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2.1 管理信息系统 | 第22-24页 |
2.1.1 管理信息系统概念 | 第22页 |
2.1.2 组织的管理信息层次 | 第22-23页 |
2.1.3 管理信息系统发展阶段 | 第23-24页 |
2.2 数据挖掘 | 第24-26页 |
2.2.1 数据挖掘概念 | 第24页 |
2.2.2 数据挖掘过程 | 第24-25页 |
2.2.3 数据挖掘方法 | 第25-26页 |
2.2.4 数据挖掘在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 第26页 |
2.3 信息安全 | 第26-29页 |
2.3.1 信息安全概述 | 第26-27页 |
2.3.2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 第27-28页 |
2.3.3 信息安全威胁感知 | 第28-29页 |
第3章 A银行信息安全管理现状 | 第29-36页 |
3.1 A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概述 | 第29-31页 |
3.2 A银行信息安全专业系统简介 | 第31-35页 |
3.2.1 客户端安全管理系统 | 第32页 |
3.2.2 信息泄露防护系统 | 第32-33页 |
3.2.3 趋势防病毒系统 | 第33-34页 |
3.2.4 AD域控制系统 | 第34页 |
3.2.5 电子文件安全控制系统(DSM) | 第34-35页 |
3.3 A银行信息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存在问题 | 第35-36页 |
第4章 A银行信息安全运行中心总体方案 | 第36-47页 |
4.1 术语定义 | 第36页 |
4.2 系统目标 | 第36-38页 |
4.3 可行性分析 | 第38-40页 |
4.3.1 经济可行性分析 | 第38-40页 |
4.3.2 技术可行性分析 | 第40页 |
4.4 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 第40-41页 |
4.5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 第41页 |
4.6 业务流程设计 | 第41-42页 |
4.7 数据流图 | 第42-43页 |
4.8 系统架构设计 | 第43-44页 |
4.9 数据逻辑设计 | 第44-47页 |
第5章 A银行信息安全运行中心详细设计 | 第47-69页 |
5.1 数据采集模块详细设计 | 第47-49页 |
5.1.1 IT资源数据池数据采集 | 第47-48页 |
5.1.2 文件上传 | 第48-49页 |
5.2 信息安全风险事件监测模块详细设计 | 第49-59页 |
5.2.1 静态事件监测 | 第50页 |
5.2.2 中转机使用风险预警模型 | 第50-56页 |
5.2.3 离职人员信息安全审计预警模型 | 第56-59页 |
5.3 信息安全风险事件处理模块详细设计 | 第59-62页 |
5.3.1 事件处理 | 第59-61页 |
5.3.2 风险事件清单查询 | 第61-62页 |
5.4 信息安全风险态势监控模块详细设计 | 第62-69页 |
5.4.1 事件月度处理率态势监控 | 第62-63页 |
5.4.2 自助终端防病毒软件安装态势监控 | 第63-65页 |
5.4.3 服务器防病毒软件安装态势监控 | 第65-66页 |
5.4.4 设备感染病毒态势监控 | 第66-67页 |
5.4.5 移动存储拷贝电子文档态势监控 | 第67-69页 |
第6章 A银行信息安全运行中心系统上线实施 | 第69-75页 |
6.1 A银行信息安全运行中心系统上线实施计划 | 第69页 |
6.2 系统上线前准备 | 第69-70页 |
6.2.1 系统实施前调研 | 第69-70页 |
6.2.2 管理措施修订及培训 | 第70页 |
6.3 系统上线实施 | 第70-72页 |
6.3.1 系统运行环境 | 第70-71页 |
6.3.2 系统投产实施 | 第71-72页 |
6.3.3 系统上线验证 | 第72页 |
6.4 项目评价 | 第72-75页 |
6.4.1 项目质量评价 | 第72页 |
6.4.2 产品质量评价 | 第72-73页 |
6.4.3 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 第73-75页 |
第7章 结论与不足 | 第75-77页 |
7.1 结论 | 第75页 |
7.2 不足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0页 |
致谢 | 第80-8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