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映成趣—体验派表演和中国戏曲表演之比较
内容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节 课题的来源、研究的目的 | 第8-9页 |
第二节 国内在该方向的研究及现状的分析 | 第9-10页 |
第一章 体验派表演的创作方法及其舞台呈现 | 第10-15页 |
第一节 体验派的表演创作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节 体验派表演的舞台呈现 | 第12-15页 |
第二章 中国戏曲表演的创作方法和舞台呈现 | 第15-21页 |
第一节 关于戏曲表演的创作方法 | 第15-19页 |
一、关于“程式化” | 第15-16页 |
二、关于“四功五法” | 第16-18页 |
三、角色行当的划分 | 第18-19页 |
第二节 戏曲表演的舞台呈现 | 第19-21页 |
第三章“同情”地体验和“批判”地体验 | 第21-26页 |
第一节“同情”地体验 | 第21-23页 |
第二节“批判”地体验 | 第23-26页 |
一、关于戏曲表演中体验 | 第23页 |
二、“批判”地体验 | 第23-26页 |
第四章 不同戏剧观的比较 | 第26-32页 |
第一节 写实戏剧观和写意戏剧观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关于舞台幻觉 | 第27-28页 |
第三节 第四堵墙 | 第28-29页 |
第四节 写实和写意的辩证关系 | 第29-30页 |
第五节 写意?抑或写实? | 第30-32页 |
第五章 不同审美意识的比较 | 第32-36页 |
第一节 关于“哲理化”的审美意识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关于“道德化”的审美意识 | 第33-36页 |
第六章 当代戏剧表演的大胆尝试 | 第36-42页 |
第一节 审美意识在作品中的融合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关于表演创作的融合 | 第37-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一、本文的核心观点 | 第42页 |
二、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 | 第42页 |
三、对未来研究的建议和展望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4页 |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 第44页 |
一、作者简介 | 第44页 |
二、在读期间的研究(创作)成果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