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符号说明 | 第11-12页 |
| 名词缩写注释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4页 |
| ·前言 | 第13页 |
| ·影响疲劳损伤累积的因素 | 第13-17页 |
| ·加载顺序的影响 | 第14-16页 |
| ·低于疲劳极限应力的影响 | 第16-17页 |
|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7-22页 |
| ·疲劳损伤累积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17-21页 |
| ·模糊疲劳损伤累积规律的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 ·疲劳损伤累积规律的发展趋势 | 第22页 |
| ·研究目的及主要内容 | 第22-24页 |
|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22-23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 第二章 BOX-COX变量变换法拟合P-S-N曲线的研究 | 第24-43页 |
| ·引言 | 第24-25页 |
| ·Box-Cox变量变换拟合法 | 第25-27页 |
| ·线性回归模型 | 第25页 |
| ·Box-Cox变量变换拟合法 | 第25-27页 |
| ·三参数P-S-N曲线 | 第27-28页 |
| ·Box-Cox变量变换拟合法估计三参数P-S-N曲线 | 第28-31页 |
| ·对数疲劳寿命数据的Box-Cox变量变换 | 第29页 |
| ·变换参数的确定 | 第29-30页 |
| ·补充方程 | 第30页 |
| ·参数估计 | 第30-31页 |
| ·还原回归方程 | 第31页 |
| ·方法验证与分析 | 第31-41页 |
| ·LC4高强度铝合金板材 | 第32-35页 |
| ·40CrNiMo钢棒材 | 第35-37页 |
| ·LY12CS铝合金板材 | 第37-39页 |
| ·LY12CZ铝合金板材 | 第39-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三章 模糊疲劳损伤理论 | 第43-52页 |
| ·模糊数学基本理论 | 第43-44页 |
| ·模糊分布函数 | 第44-50页 |
| ·戒上型F分布 | 第44-46页 |
| ·戒下型F分布 | 第46-47页 |
| ·对称型F分布 | 第47-49页 |
| ·模糊分布的应用 | 第49-50页 |
| ·模糊疲劳损伤理论 | 第50-51页 |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 第四章 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52-70页 |
| ·引言 | 第52页 |
| ·伴随损伤 | 第52-53页 |
| ·耦合损伤及其计算 | 第53-57页 |
| ·耦合损伤 | 第53-55页 |
| ·耦合损伤的计算 | 第55-57页 |
| ·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57-63页 |
| ·L-H加载顺序下两级单次应力循环 | 第57-60页 |
| ·单级应力多次循环 | 第60页 |
| ·L-H加载顺序下两级多次应力循环 | 第60-61页 |
| ·H-L加载顺序下两级多次应力循环 | 第61-62页 |
| ·谱载荷下的SPFDCM | 第62-63页 |
| ·疲劳破坏法则 | 第63-64页 |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64-69页 |
| ·两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64-67页 |
| ·三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67-68页 |
| ·多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68-69页 |
|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 第五章 非均匀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70-92页 |
| ·引言 | 第70页 |
| ·非均匀疲劳损伤的计算 | 第70-74页 |
| ·非均匀沙堆疲劳损伤累积模型 | 第74-84页 |
| ·单级应力多次循环 | 第74-75页 |
| ·L-H加载顺序下多级应力循环 | 第75-78页 |
| ·H-L加载顺序下多级应力循环 | 第78-81页 |
| ·考虑疲劳极限衰减的非均匀损伤模型 | 第81-84页 |
| ·疲劳破坏法则 | 第84页 |
| ·模型验证与分析 | 第84-90页 |
| ·材料45钢两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85-86页 |
| ·材料16Mn两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86-87页 |
| ·材料45钢三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87-88页 |
| ·多级应力加载情况 | 第88-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2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2-94页 |
| ·本文研究结论 | 第92-93页 |
| ·本文工作展望 | 第93-94页 |
| 参考文献 | 第94-99页 |
| 致谢 | 第99-10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10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