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本质研究--基于海尔模式的分工解释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现实背景第11页
        1.1.2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理论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问题第12页
    1.3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3.2 实践意义第13页
    1.4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文献研究法第13-14页
        1.4.2 案例研究法第14-15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15-16页
2 文献综述第16-32页
    2.1 企业本质理论研究综述第16-20页
        2.1.1 交易成本解释第16-17页
        2.1.2 要素市场与产品市场解释第17-18页
        2.1.3 团队生产解释第18-19页
        2.1.4 小结与评述第19-20页
    2.2 企业内部市场化研究综述第20-25页
        2.2.1 企业内部市场化概念界定第20-21页
        2.2.2 企业内部市场化中的成本研究第21-22页
        2.2.3 企业内部市场化交易主体研究第22-24页
        2.2.4 企业内部市场定价研究第24页
        2.2.5 小结与评述第24-25页
    2.3 分工的一般理论研究综述第25-28页
        2.3.1 斯密分工理论与杨格定理第25-26页
        2.3.2 马克思分工理论第26-27页
        2.3.3 杨小凯分工理论第27-28页
    2.4 海尔模式的研究综述第28-32页
        2.4.1 海尔模式能力与知识研究第28-30页
        2.4.2 海尔模式市场化研究第30页
        2.4.3 海尔模式目标融合研究第30-31页
        2.4.4 小结与评述第31-32页
3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分工分析第32-43页
    3.1 企业内部市场化定义的再认识第32页
    3.2 社会分工与企业内分工第32-34页
        3.2.1 分工的历史演进第32-33页
        3.2.2 对社会分工与企业内分工关系的再认识第33-34页
    3.3 企业内部分工的两个维度第34-36页
        3.3.1 深度第34-35页
        3.3.2 广度第35-36页
    3.4 企业内部市场分工视角静态分析第36-39页
        3.4.1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逻辑可能性第36-37页
        3.4.2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存在必然性第37-39页
    3.5 企业内部市场分工视角动态分析第39-43页
        3.5.1 社会分工与企业内部分工演进实现方式第39-40页
        3.5.2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演进路径第40-41页
        3.5.3 企业内部市场化的演进过程第41-43页
4 对海尔企业内部市场化的分工解释第43-52页
    4.1 案例选择第43页
    4.2 资料获取第43-44页
    4.3 案例介绍第44-48页
        4.3.1 海尔集团介绍第44-45页
        4.3.2 市场链业务流程再造模式介绍第45-46页
        4.3.3 "人单合一"模式介绍第46-48页
    4.4 案例讨论第48-52页
        4.4.1 事业部制向业务流程再造模式的分工演进第48-49页
        4.4.2 业务流程再造模式向自主经营体的分工演进第49-50页
        4.4.3 自主经营体模式向小微企业的分工演进第50-52页
5 结论与思考第52-54页
    5.1 结论与启示第52-53页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53-54页
        5.2.1 研究不足第53页
        5.2.2 研究展望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60页
后记第60-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险联动”与“利益分享”--基于创新导向的组织治理机制研究
下一篇:渠道建言与渠道沉默:概念模型与研究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