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绿化规划论文--绿化系统规划论文--城乡各类型绿化地规划论文

南京市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景观研究与评价

摘要第10-11页
ABSTRACT第11-12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3-19页
    1.1 相关概念第13-14页
        1.1.1 绿地第13页
        1.1.2 城市绿地第13页
        1.1.3 植物景观第13-14页
    1.2 植物景观的重要性第14页
        1.2.1 植物景观可以改善城市环境第14页
        1.2.2 发挥植物景观独特效果第14页
    1.3 植物景观研究及进展第14-16页
        1.3.1 植物景观发展历史第14-16页
        1.3.2 现代植物景观的发展趋势第16页
    1.4 论文相关理论第16-17页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二章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配置分析第19-65页
    2.1 研究概况及分析方法第19-21页
        2.1.1 南京紫金山概况第19页
        2.1.2 分析方法第19页
        2.1.3 研究样地第19-21页
    2.2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配置模式第21-23页
    2.3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配置实例分析第23-65页
第三章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群落和观赏特性分析第65-77页
    3.1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群落分析第65-67页
        3.1.1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种类组成分析第65-66页
        3.1.2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频度比较分析第66-67页
    3.2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观赏性研究第67-75页
        3.2.1 研究方法第67-68页
            3.2.1.1 色彩特性分析第67-68页
            3.2.1.2 嗅觉特性分析第68页
            3.2.1.3 季相特性分析第68页
        3.2.2 结果与分析第68-75页
            3.2.2.1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色彩研究第68-71页
            3.2.2.2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嗅觉特性分析第71-72页
            3.2.2.3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季相特性研究第72-75页
    3.3 小结与结论第75-77页
第四章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景观综合评价与分析第77-91页
    4.1 研究对象第77-78页
    4.2 评价方法体系构建第78-85页
        4.2.1 评价方法第78-79页
        4.2.2 评价体系的构建第79-80页
        4.2.3 评价指标的选取第80-81页
        4.2.4 评判标准的确定第81-83页
        4.2.5 评判过程第83-84页
        4.2.6 确定评价因子权重值和一致性检验第84-8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85-89页
        4.3.1 权重计算第85-87页
        4.3.2 综合评价的计算第87-89页
    4.4 讨论与不足第89-91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91-95页
    5.1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景观特点第91-92页
        5.1.1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景观优点第91页
        5.1.2 紫金山新建及改造绿地植物景观主要缺点第91-92页
    5.2 对于紫金山绿地群落构建的建议第92-93页
        5.2.1 丰富植物植物和生态多样性第92页
        5.2.2 注重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第92-93页
        5.2.3 合理有效地应用观赏植物第93页
        5.2.4 加强绿地植物的养护与管理第93页
    5.3 结语及不足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99页
附录第99-103页
致谢第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可持续的休闲农园多模式运营实证研究--以崇明岛国农生态科技园为例
下一篇:当代社会转型期城市公园建设和管理研究--以上海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