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案件的基本情况 | 第10-12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二) 引发的争论 | 第11-12页 |
二、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概述 | 第12-17页 |
(一) 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二) 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特殊性 | 第13-17页 |
1. 间接性 | 第13-14页 |
2. 职责的相关性 | 第14-15页 |
3. 复杂性 | 第15-17页 |
三、目前我国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的方式 | 第17-20页 |
(一) 以必然、偶然因果关系说理论认定 | 第17-18页 |
(二) 以近因说理论认定 | 第18页 |
(三) 以相当因果说理论认定 | 第18-19页 |
(四) 以监督过失说理论认定 | 第19-20页 |
四、国外因果关系理论的借鉴 | 第20-23页 |
(一) 大陆法系因果关系理论 | 第20-21页 |
1. 条件说的观点及评价 | 第20页 |
2. 相当因果关系说的观点及评价 | 第20-21页 |
(二) 英美法系因果关系理论 | 第21-23页 |
五、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合理方法 | 第23-31页 |
(一) 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认定的基本原则 | 第23-25页 |
(二) 我国应以双重因果关系理论认定玩忽职守罪因果关系 | 第25-30页 |
1. 确定玩忽职守罪事实原因 | 第25-27页 |
2. 确定玩忽职守罪法律原因 | 第27-30页 |
(三) 双重因果关系理论的适用 | 第30-31页 |
1. 本案的事实原因 | 第30页 |
2. 本案的法律原因 | 第30-31页 |
结论 | 第31-32页 |
参考文献 | 第32-35页 |
致谢 | 第35-36页 |
研究生履历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