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货币论文--中国货币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传导和退出机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6页
        1.1.1 现实背景第13-14页
        1.1.2 问题的提出第14-15页
        1.1.3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5-16页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内容第16-21页
        1.3.1 研究思路第16-18页
        1.3.2 研究方法第18-19页
        1.3.3 研究框架内容和技术路线图第19-21页
    1.4 创新点与不足第21-24页
        1.4.1 创新点第21-22页
        1.4.2 不足和未来方向第22-24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4-43页
    2.1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起源和分类第24-26页
        2.1.1 研究的起源第24-25页
        2.1.2 对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类第25-26页
    2.2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第26-29页
        2.2.1 非常规货币政策有效性的理论基础第26-27页
        2.2.2 货币政策的使用规则和透明度理论第27-28页
        2.2.3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效应第28-29页
    2.3 非常规货币政策效果的实证研究第29-40页
        2.3.1 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实证第29-37页
        2.3.2 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实证研究第37-40页
    2.4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研究第40-41页
        2.4.1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研究第40页
        2.4.2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溢出效应第40-41页
    2.5 总结评述第41-43页
        2.5.1 现有研究内容的未及之处第41页
        2.5.2 现有模型研究的未及之处第41-43页
第三章 金融危机与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第43-67页
    3.1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含义第43-46页
        3.1.1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产生和历史第43-45页
        3.1.2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不同含义第45-46页
    3.2 传统政策的非常规化及创新型非常规政策工具第46-51页
        3.2.1 常规货币政策的非常规化运用第46-48页
        3.2.2 创新型的非常规货币政策第48-51页
    3.3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进程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第51-56页
        3.3.1 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第52-53页
        3.3.2 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化过程和重大事件第53-54页
        3.3.3 恐慌和危机传染第54-55页
        3.3.4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推出过程和主要问题第55-56页
    3.4 美联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分类和目标第56-67页
        3.4.1 质化宽松政策与特别贷款第56-62页
        3.4.2 量化宽松政策第62-65页
        3.4.3 前瞻性指引政策第65-67页
第四章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67-92页
    4.1 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与失灵第67-76页
        4.1.1 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第67-69页
        4.1.2 美国金融危机中常规货币政策失灵的表现第69-76页
    4.2 常规货币政策在美国金融危机中失灵的原因第76-80页
        4.2.1 金融部门与实体经济关系疏远第77页
        4.2.2 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复杂化第77-80页
        4.2.3 货币当局对金融结构缺陷认识不足第80页
    4.3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传导路径第80-85页
        4.3.1 非常规货币政策传导路径划分第80-82页
        4.3.2 资产组合-平衡表渠道第82-83页
        4.3.3 信号渠道第83-84页
        4.3.4 资产组合-平衡表渠道和信号渠道的内在联系第84-85页
    4.4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设计机制与阶段效果第85-88页
        4.4.1 QE1设计机制再探讨、效果和不足第85-86页
        4.4.2 QE2设计机制再探讨和其效果第86-87页
        4.4.3 QE3设计机制与效果第87-88页
    4.5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总体效果观察第88-92页
        4.5.1 对降低利率和缓解美国信贷紧张的影响第88-89页
        4.5.2 稳定通货膨胀,降低失业率第89-90页
        4.5.3 扩大消费、投资和拉动GDP第90-92页
第五章 非常规货币政策对金融市场和预期的影响第92-107页
    5.1 模型构筑和实证检验第92-104页
        5.1.1 模型思路和数据来源第92-93页
        5.1.2 变量的统计描述和检验第93-95页
        5.1.3 VAR模型及结果分析第95-104页
    5.2 结论与效果评价第104-107页
        5.2.1 基本结论第104页
        5.2.2 结合现实的效果评价第104-107页
第六章 非常规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变量的综合影响第107-126页
    6.1 模型构筑和实证检验第107-112页
        6.1.1 非线性DSGE模型的线性化与估计方法第108页
        6.1.2 DSGE模型框架第108-112页
    6.2 数据处理与实证结果第112-120页
        6.2.1 数据处理与参数估计结果第112-114页
        6.2.2 货币供应量传导的实证研究第114-117页
        6.2.3 长期利率传导的脉冲响应分析第117-120页
    6.3 效果评价第120-126页
        6.3.1 非常规货币政策积极效果第120-123页
        6.3.2 非常规货币政策负面影响第123-126页
第七章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难题与路径选择第126-145页
    7.1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含义和模式分类第126-132页
        7.1.1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复杂性第126页
        7.1.2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含义和要素第126-127页
        7.1.3 美国退出非常规货币政策的不同模式第127-132页
    7.2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技术性难题第132-135页
        7.2.1 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时间不匹配问题第132页
        7.2.2 难以量化分析政策退出的市场冲击第132-133页
        7.2.3 退出节奏难题第133页
        7.2.4 相机退出或规则退出的选择难题第133-135页
        7.2.5 货币创造能力的恢复难题第135页
    7.3 FSB和IMF的退出策略及比较第135-138页
        7.3.1 FSB与IMF提出的退出思路比较第135-137页
        7.3.2 FSB与IMF退出策略的差异第137页
        7.3.3 FSB与IMF退出策略的共同之处第137-138页
    7.4 非常规货币政策的退出路径与配套工具第138-142页
        7.4.1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顺序分类第138-139页
        7.4.2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基本路径第139页
        7.4.3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路径考察第139-141页
        7.4.4 美国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配合工具第141-142页
    7.5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溢出效应和反馈作用第142-145页
        7.5.1 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溢出效应和政策反作用第142-143页
        7.5.2 溢出效应对非常规货币政策退出的反作用第143页
        7.5.3 政策退出的国际协调第143-145页
第八章 中国的金融危机临近压力与非常规货币政策探讨第145-169页
    8.1 中国的金融危机临近压力第145-150页
        8.1.1 长期繁荣与增长乏力第145-146页
        8.1.2 收入分配和储蓄难题第146-149页
        8.1.3 杠杆交易、资产泡沫和信用风险第149-150页
    8.2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第150-157页
        8.2.1 中国的货币政策框架调整的必要性第150-151页
        8.2.2 政策工具的多样性和创新第151-154页
        8.2.3 政策目标的变化压力和调整方向第154-155页
        8.2.4 金融改革与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第155-157页
    8.3 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实践和主要问题第157-163页
        8.3.1 我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几次尝试第157-158页
        8.3.2 中国股市危机和“央行-中证金模式”的探讨第158-160页
        8.3.3 非常规救市政策出现的问题第160-163页
    8.4 中国的金融改革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潜在方向第163-169页
        8.4.1 中国的金融改革和金融不稳定因素再探讨第163-166页
        8.4.2 未来中国非常规货币政策的潜在方向第166-167页
        8.4.3 我国常规货币政策与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关系处理第167-169页
结论第169-173页
参考文献第173-183页
附 DSGE模型的matlab代码调整和相关程序第183-18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89-190页
致谢第190-191页
作者简介第191页

论文共19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研究
下一篇:我国经济发展中防灾减灾的政治经济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