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4-23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8页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1.3 论文的框架结构 | 第19-22页 |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2-23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23-30页 |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23-28页 |
2.1.1 关于流通产业组织理论的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23-25页 |
2.1.2 关于流通组织创新的相关研究综述 | 第25-27页 |
2.1.3 关于互联网、“互联网+”与流通组织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2 现有研究评价与本文的视角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理论分析框架 | 第30-48页 |
3.1 相关概念界定 | 第30-33页 |
3.2 市场逻辑: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基点 | 第33-37页 |
3.2.1 市场逻辑的起点与归宿:利益 | 第33-34页 |
3.2.2 市场逻辑蕴含的基本手段 | 第34-35页 |
3.2.3 市场逻辑的保障条件与约束边界 | 第35-36页 |
3.2.4 流通组织的市场逻辑 | 第36-37页 |
3.3 规范竞争与交易合作:流通组织的演化趋势 | 第37-39页 |
3.3.1 从同质化竞争到异质化竞争 | 第37-38页 |
3.3.2 从过度竞争到有效竞争 | 第38页 |
3.3.3 从无序竞争到有序竞争 | 第38页 |
3.3.4 从竞争到合作 | 第38-39页 |
3.4 分工深化、技术变革与组织变迁:流通组织的演化逻辑 | 第39-44页 |
3.4.1 流通组织分工深化的演进机理 | 第40页 |
3.4.2 现代流通组织分工深化与提升专业化收益 | 第40-41页 |
3.4.3 现代流通组织的市场分工与内部分工 | 第41-42页 |
3.4.4 技术变革是流通组织现代化的内在动力 | 第42-43页 |
3.4.5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是现代化流通组织的显著特征 | 第43-44页 |
3.4.6 交易规则与制度环境是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保障和约束条件 | 第44页 |
3.5 机制转变、结构优化与形式创新: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分析框架 | 第44-48页 |
第四章 中国流通组织的现代化演进与状态评估 | 第48-88页 |
4.1 中国流通组织的演进阶段 | 第48-61页 |
4.1.1 流通组织体系初步建立阶段 | 第48-50页 |
4.1.2 第一次“流通革命” | 第50-56页 |
4.1.3 第二次“流通革命” | 第56-61页 |
4.2 从传统流通组织到现代流通组织的转型 | 第61-74页 |
4.2.1 传统流通组织及其特征分析 | 第61-65页 |
4.2.2 现代流通组织及其特征分析 | 第65-69页 |
4.2.3 从传统流通组织向现代流通组织转型的内外动因分析 | 第69-74页 |
4.3 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状态的综合评价 | 第74-83页 |
4.3.1 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评估体系的构建 | 第74-78页 |
4.3.2 评估指数的计算 | 第78-81页 |
4.3.3 对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状态的基本判断 | 第81-83页 |
4.4 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制约因素 | 第83-88页 |
4.4.1 流通组织内部因素 | 第83-85页 |
4.4.2 流通组织外部因素 | 第85-88页 |
第五章 组织合作机制的构建:“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机制的现代化转型 | 第88-101页 |
5.1 对流通组织机制转型的理解 | 第88-90页 |
5.2 流通组织机制转型的机理分析 | 第90-93页 |
5.2.1 流通组织机制转型的基础和条件 | 第90-91页 |
5.2.2 流通组织合作机制的构建与实现 | 第91-93页 |
5.3 中国流通组织机制现代化转型的特征 | 第93-98页 |
5.3.1 传统流通机制运行下的流通组织现状 | 第93-96页 |
5.3.2 现代流通组织运行机制的特点 | 第96-97页 |
5.3.3 典型案例:海尔的互联网企业变革与组织模式转型 | 第97-98页 |
5.4 转型路径的理论阐释 | 第98-101页 |
第六章 组织结构优化:“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结构的现代化转型 | 第101-119页 |
6.1 流通组织结构转型的特定内涵 | 第101-102页 |
6.2 流通组织结构现状与转型特征 | 第102-115页 |
6.2.1 流通组织结构的基本状态 | 第102-112页 |
6.2.2 流通组织结构转型的特征 | 第112-114页 |
6.2.3 典型案例:苏宁电器的线上线下融合与渠道结构优化 | 第114-115页 |
6.3 流通组织的结构优化 | 第115-119页 |
6.3.1 流通组织的虚实结构优化 | 第115-116页 |
6.3.2 流通组织的批零结构优化 | 第116-117页 |
6.3.3 流通组织的业态结构优化 | 第117-119页 |
第七章 组织形式创新:“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形式的现代化转型 | 第119-138页 |
7.1 流通组织形式转型的特定内涵 | 第119页 |
7.2 流通组织形式的实证研究 | 第119-134页 |
7.2.1 零售业态 | 第120-132页 |
7.2.2 电商企业 | 第132-134页 |
7.3 “互联网+”时代流通组织形式的创新趋势 | 第134-138页 |
7.3.1 流通组织形式面临的内外挑战 | 第134-136页 |
7.3.2 创新趋势与发展 | 第136-138页 |
第八章 “互联网+”时代中国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路径选择及保障措施 | 第138-152页 |
8.1 政策取向 | 第138-139页 |
8.2 流通组织现代化转型的路径 | 第139-148页 |
8.2.1 流通组织机制转型路径 | 第139-141页 |
8.2.2 流通组织结构转型路径 | 第141-145页 |
8.2.3 流通组织形式转型路径 | 第145-148页 |
8.3 保障措施 | 第148-152页 |
第九章 结论及有待进一步讨论的问题 | 第152-156页 |
9.1 研究结论 | 第152-153页 |
9.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53-156页 |
参考文献 | 第156-16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64-166页 |
致谢 | 第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