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商业银行(专业银行)论文

新常态下基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研究--以光大银行昆明某支行为例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18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第11-14页
        一、研究背景第11-12页
        二、选题意义第12-14页
    第二节 相关概念及界定第14-15页
        一、新常态第14页
        二、对公业务第14页
        三、商业银行第14-15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第15-17页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7-18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8-26页
    第一节 新常态的研究第18页
    第二节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的现状分析第18-19页
    第三节 新常态对商业银行影响的研究第19-22页
        一、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19-21页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21-22页
    第四节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研究第22-26页
        一、国内研究文献综述第22-23页
        二、国外研究文献综述第23-26页
第三章 新常态下基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的背景及必要性第26-30页
    第一节 新常态对光大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影响第26-28页
        一、新常态下国内市场环境变化第26-27页
        二、新常态对光大银行对公业务的影响第27-28页
    第二节 新常态下光大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的必要性第28-30页
第四章 新常态下光大银行基层支行对公业务创新案例分析第30-48页
    第一节 新常态下基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现状第30-31页
        一、优质客户加速流失第30页
        二、优势市场逐渐丧失第30页
        三、产品创新相对滞后第30页
        四、经营风险日益增大第30-31页
        五、盈利模式难以为继第31页
        六、套利空间逐步压缩第31页
    第二节 新常态下基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创新存在的障碍第31-33页
        一、从光大银行整体的角度分析第31-32页
        二、从光大银行昆明某支行角度分析第32-33页
    第三节 昆明市区域经济及银行业运行情况第33-40页
        一、昆明市区域经济情况第33-34页
        二、昆明市银行业运行情况第34-35页
        三、昆明市“5+1”商业银行对公存贷款情况第35-36页
        四、光大银行昆明分行整体运行情况第36-39页
        五、光大银行昆明分行存在问题第39-40页
    第四节 光大银行昆明某支行对公业务发展分析第40-44页
        一、光大银行昆明某支行对公业务发展情况第40-43页
        二、光大银行昆明某支行对公业务发展存在的不足第43-44页
    第五节 新常态下光大银行支昆明某支行对公业务创新的思路第44-48页
        一、加大经营思路创新,明确客户营销重点第44页
        二、加快产品结合创新,做大金融资产服务业务第44-47页
        三、加重风险防控创新,保障公司信贷资产质量基本稳定第47-48页
第五章 基层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创新的策略第48-60页
    第一节 把控对公客户行业导向第48-51页
        一、积极进入符合国家战略导向和转型升级方向的行业第48-49页
        二、适度进入发展正常、质量稳定、集中度合理的行业第49-50页
        三、审慎进入潜在风险较高或授信集中度较高的行业第50页
        四、限制进入国家不鼓励或不良率高、潜在风险大的行业第50-51页
    第二节 施行对公客户区域政策第51-54页
        一、找准国家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着力点第51页
        二、立足本地业务辐射周边,严格控制异地授信第51-52页
        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第52-54页
    第三节 以对公客户为中心,施行差异化对策第54-56页
        一、存量客户对策:有进有退、有保有压第54页
        二、大中型企业对策第54-55页
        三、小微企业对策第55-56页
        四、强化统一授信管理,加强风险集中与大额风险暴露管理第56页
    第四节 提升对公客户业务产品、风险缓释及贷款期限的匹配度第56-60页
        一、巩固发展传统信贷产品第57-58页
        二、积极拓展投行业务第58页
        三、规范稳健发展类信贷金融市场业务第58页
        四、调整信贷期限结构,适当增加中长期贷款第58-59页
        五、严格风险缓释要求,积极稳妥创新有效担保方式第59-60页
结论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4页
致谢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DH医药集团公司预算管理研究
下一篇:县域农村信用社体制改革研究--以J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