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中学德育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性研究--基于十多所高中的调查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1章 绪论第9-14页
    1.1 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理论意义第9页
        1.1.2 实践价值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3 研究方法及思路第13-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3页
        1.3.2 研究思路第13-14页
第2章 德育和健全人格塑造的相关概念界定第14-21页
    2.1 德育相关概念界定第14-16页
        2.1.1 德育内涵第14-15页
        2.1.2 高中阶段学校德育及其目标与健全人格塑造第15-16页
    2.2 人格相关概念界定第16-19页
        2.2.1 人格内涵及特征第16-18页
        2.2.2 健全人格内涵第18-19页
        2.2.3 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标准及要求第19页
    2.3 德育对健全人格的塑造作用第19-21页
        2.3.1 中国古代德育对人格的塑造第19-20页
        2.3.2 中国近现代德育对健全人格的塑造第20-21页
第3章 中学德育与健全人格教育的相关理论解读第21-26页
    3.1 政策依据第21-22页
    3.2 理论解读第22-26页
        3.2.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第22-24页
        3.2.2 蔡元培的健全人格教育理念第24-25页
        3.2.3 吴贻芳的“发展全人教育”思想第25-26页
第4章 影响学校德育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有效性的因素第26-32页
    4.1 社会因素第26-27页
        4.1.1 人才评价机制与评价标准因素第26页
        4.1.2 社会环境因素第26-27页
    4.2 家庭因素第27-28页
        4.2.1 家庭教育理念第27-28页
        4.2.2 父母综合素质第28页
        4.2.3 亲子交流互动第28页
    4.3 学校因素第28-29页
        4.3.1 学校德育观念第28-29页
        4.3.2 学校德育实施第29页
    4.4 高中生自身因素第29-32页
        4.4.1 身心发展状况第29-30页
        4.4.2 人格发展认知第30页
        4.4.3 学业压力影响第30-32页
第5章 中学德育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的有效性现状及分析第32-39页
    5.1 调查访问情况第32-36页
        5.1.1 德育与健全人格塑造所取得的成效第32-34页
        5.1.2 德育与健全人格塑造所存在的问题第34-36页
    5.2 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6-39页
        5.2.1 根本原因——应试教育余威犹存第36-37页
        5.2.2 内在原因——德育实施不如人意第37页
        5.2.3 外在原因——学校德育封闭孤立第37-38页
        5.2.4 重要原因——德育师资捉襟见肘第38-39页
第6章 中学德育有效塑造高中生健全人格的原则和策略第39-49页
    6.1 坚持科学有效的德育实施原则第39-41页
        6.1.1 现实性原则第39页
        6.1.2 主体性原则第39-40页
        6.1.3 整体性原则第40页
        6.1.4 时代性原则第40-41页
    6.2 运用切实可行的德育实施策略第41-49页
        6.2.1 转变德育的实施理念第41-42页
        6.2.2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第42-43页
        6.2.3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第43-44页
        6.2.4 建立互助的朋辈关系第44页
        6.2.5 激发学生的自育能力第44-45页
        6.2.6 丰富德育的课程内容第45-46页
        6.2.7 拓展德育的实施方法第46-47页
        6.2.8 完善德育的评价体系第47页
        6.2.9 优化学校的德育环境第47-49页
结语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附录第52-58页
    附录1:高中德育情况调查问卷(教师版)第52-55页
    附录2:高中德育情况调查问卷(学生版)第55-58页
致谢第58-5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疆地区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师生互动对策探析--以巴州第一中学为例
下一篇:新课改视角下高一思想政治课合作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