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理论意义 | 第9页 |
1.1.3 实践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13-16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4 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综述 | 第16-21页 |
2.1 酒店低碳化管理基本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2.1.1 酒店 | 第16-17页 |
2.1.2 低碳管理 | 第17-18页 |
2.1.3 运营成本 | 第18页 |
2.2 低碳化管理理论依据 | 第18-21页 |
2.2.1 低碳经济理论 | 第18页 |
2.2.2 运营管理理论 | 第18页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18-19页 |
2.2.4 循环经济理论 | 第19-20页 |
2.2.5 脱钩理论 | 第20-21页 |
第3章 FY酒店低碳化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1-30页 |
3.1 FY酒店简介 | 第21-22页 |
3.2 FY酒店基本情况调查 | 第22-30页 |
3.2.1 调查问卷设计与分析 | 第22-24页 |
3.2.2 FY酒店领导层及职工代表访谈 | 第24-25页 |
3.2.3 FY酒店运营数据分析 | 第25-28页 |
3.2.4 FY酒店低碳管理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8-30页 |
第4章 借鉴国外成功经验 | 第30-33页 |
4.1 美国完善的节能管理制度 | 第30-31页 |
4.2 日本“清凉商务”和“温暖商务” | 第31页 |
4.3 国外酒店节能管理举措对我们的启示 | 第31-33页 |
第5章 FY酒店低碳化管理主要途径 | 第33-38页 |
5.1 完善低碳管理相关制度 | 第33-34页 |
5.1.1 完善酒店低碳管理领导制度 | 第33页 |
5.1.2 建立节能减排长效机制 | 第33-34页 |
5.1.3 完善低碳考核评价机制 | 第34页 |
5.1.4 完善低碳采购机制 | 第34页 |
5.2 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 第34-36页 |
5.2.1 引进专业化管理人才 | 第35页 |
5.2.2 建立和完善的薪酬制度 | 第35页 |
5.2.3 加强员工培训 | 第35-36页 |
5.3 开展低碳宣教 | 第36页 |
5.3.1 倡导学习低碳经济理论 | 第36页 |
5.3.2 举办低碳宣传活动 | 第36页 |
5.4 日常运营管理 | 第36-38页 |
5.4.1 鼓励低碳消费 | 第36-37页 |
5.4.2 低碳装备和技术应用 | 第37-38页 |
第6章 FY酒店低碳改革效果分析 | 第38-44页 |
6.1 FY酒店低碳改革前后实证效果分析 | 第38-41页 |
6.1.1 节水效果分析 | 第39-40页 |
6.1.2 照明系统效果分析 | 第40-41页 |
6.1.3 人力资源效果分析 | 第41页 |
6.2 成本效益分析 | 第41-44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7.1 结论 | 第44-45页 |
7.1.1 降低运营成本 | 第44页 |
7.1.2 树立良好形象 | 第44页 |
7.1.3 对酒店进行低碳改革是酒店可持续发展有效途径 | 第44-45页 |
7.2 展望 | 第45-46页 |
7.2.1 低碳管理切实可行 | 第45页 |
7.2.2 政府部门需对酒店低碳管理给予必要支持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