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管再生混凝土组合结构力学性能研究
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页 |
1.2 再生混凝土应用的可行性分析 | 第12-14页 |
1.3 我国对再生混凝土的利用现状 | 第14-16页 |
1.4 再生混凝土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5 钢管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 第18-19页 |
1.6 钢管混凝土工程实例 | 第19-21页 |
1.7 钢管混凝土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1.8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2章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4-34页 |
2.1 有限元简介 | 第24-25页 |
2.2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试件参数设计 | 第25-28页 |
2.3 模型单元选择 | 第28-29页 |
2.4 材料本构 | 第29-31页 |
2.5 混凝土的破坏开裂准则 | 第31页 |
2.6 相互作用定义 | 第31-32页 |
2.7 边界条件及荷载施加方式 | 第32-33页 |
2.8 网格划分 | 第33页 |
2.9 模型计算及结果后处理 | 第33-34页 |
第3章 钢管再生混凝土柱的偏压力学性能分析 | 第34-42页 |
3.1 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偏压分析 | 第34-36页 |
3.1.1 应力云图 | 第34页 |
3.1.2 荷载-位移曲线 | 第34-35页 |
3.1.3 延性分析 | 第35-36页 |
3.2 矩形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偏压分析 | 第36-39页 |
3.2.1 应力云图 | 第37页 |
3.2.2 荷载-位移曲线 | 第37-38页 |
3.2.3 延性分析 | 第38-39页 |
3.3 矩形与方钢管再生混凝土柱对比分析 | 第39-41页 |
3.3.1 荷载-位移曲线以及承载力对比 | 第39-40页 |
3.3.2 延性系数对比 | 第40-4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4章 梁柱节点试件分析 | 第42-60页 |
4.1 再生骨料取代率对节点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7页 |
4.1.1 破坏形态 | 第42-43页 |
4.1.2 滞回曲线 | 第43-44页 |
4.1.3 骨架曲线 | 第44-45页 |
4.1.4 耗能分析 | 第45-46页 |
4.1.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46-47页 |
4.2 JD-t系列试件分析 | 第47-51页 |
4.2.1 破坏形态 | 第47-48页 |
4.2.2 滞回曲线 | 第48-49页 |
4.2.3 骨架曲线 | 第49-50页 |
4.2.4 耗能分析 | 第50-51页 |
4.2.5 刚度退化分析 | 第51页 |
4.3 JX-t节点分析 | 第51-55页 |
4.3.1 破坏形态 | 第52页 |
4.3.2 滞回曲线 | 第52-53页 |
4.3.3 骨架曲线 | 第53-54页 |
4.3.4 耗能分析 | 第54-55页 |
4.3.5 刚度退化 | 第55页 |
4.4 JD-t与JX-t试件的对比分析 | 第55-58页 |
4.4.1 骨架曲线对比分析 | 第56-57页 |
4.4.2 耗能对比 | 第57-58页 |
4.4.3 刚度退化对比 | 第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结论 | 第60-61页 |
5.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