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3页 |
1.1.1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 | 第11-12页 |
1.1.2 工业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价值 | 第12-13页 |
1.1.3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工业遗产更新的新契机 | 第13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7-19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8-19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9-27页 |
2.1 工业历史街区概述 | 第19-22页 |
2.1.1 工业历史街区的概念 | 第19页 |
2.1.2 工业历史街区的价值分析 | 第19-20页 |
2.1.3 工业历史街区的发展方向 | 第20-22页 |
2.2 文化创意产业概述 | 第22-25页 |
2.2.1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及辨析 | 第22-23页 |
2.2.2 文化创意产业的分类 | 第23-24页 |
2.2.3 文化创意产业的特征 | 第24-25页 |
2.3 相关理论解析 | 第25-27页 |
2.3.1 文化创意导向下工业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更新理念 | 第25-26页 |
2.3.2 工业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优化理念 | 第26-27页 |
第3章 文化创意产业促进工业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作用机理 | 第27-37页 |
3.1 工业历史街区向文化创意产业转型的基础要素 | 第27-29页 |
3.1.1 外在条件 | 第27-28页 |
3.1.2 内在要素 | 第28-29页 |
3.2 工业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基本维度 | 第29-32页 |
3.2.1 经济维度 | 第29-30页 |
3.2.2 文化维度 | 第30页 |
3.2.3 形态维度 | 第30-31页 |
3.2.4 社会维度 | 第31-32页 |
3.2.5 环境维度 | 第32页 |
3.3 工业历史街区的文化创意空间模式构建 | 第32-37页 |
3.3.1 改善城市环境的生态模式 | 第33-35页 |
3.3.2 创造产业集群的经济模式 | 第35-36页 |
3.3.3 建设整体社区的生活模式 | 第36-37页 |
第4章 以长春东新路工业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概念设计为例 | 第37-52页 |
4.1 政策解读 | 第37-38页 |
4.2 背景分析 | 第38-39页 |
4.3 宏观设想 | 第39-41页 |
4.4 中观示范 | 第41-51页 |
4.4.1 功能定位 | 第42页 |
4.4.2 地块规划 | 第42-43页 |
4.4.3 业态布局 | 第43-44页 |
4.4.4 立面设计 | 第44-46页 |
4.4.5 色彩指导 | 第46-47页 |
4.4.6 市政景观 | 第47-49页 |
4.4.7 停车系统 | 第49页 |
4.4.8 指标体系 | 第49-51页 |
4.5 微观先行 | 第51-52页 |
第5章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工作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