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 国内背景 | 第11-12页 |
1.2 国外背景 | 第12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2.2 研究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 第12-13页 |
3.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3-16页 |
3.1 研究内容 | 第13-16页 |
3.2 主要研究方法和资料来源 | 第16页 |
4.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及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7-25页 |
1. 国内外相关研究 | 第17-20页 |
1.1 国外学者观点 | 第17-18页 |
1.2 国内学者观点 | 第18-20页 |
2.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2.1 医保费用支付制度 | 第20页 |
2.2 按服务项目付费 | 第20页 |
2.3 单病种付费 | 第20-21页 |
2.4 临床路径 | 第21页 |
3. 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3.1 公益性理论 | 第21-22页 |
3.2 风险理论 | 第22-23页 |
3.3 博弈论 | 第23-24页 |
3.4 医疗保险市场的供求理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发展分析 | 第25-30页 |
1.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历程 | 第25-26页 |
1.1 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时期 | 第25页 |
1.2 社会化医疗保险时期 | 第25-26页 |
2. 我国医保费用支付制度的改革 | 第26-27页 |
2.1 三段通道式 | 第26页 |
2.2 板块结合式 | 第26-27页 |
2.3 三金式 | 第27页 |
3. 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发展 | 第27-30页 |
3.1 按项目付费制度的困境 | 第27-28页 |
3.2 单病种付费制度的实施 | 第28-29页 |
3.3 临床路径在单病种付费制度中的应用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按项目付费和单病种付费成本效果分析实证研究 | 第30-48页 |
1. 实证研究方法 | 第30-32页 |
1.1 成本效果分析法基本思想 | 第30页 |
1.2 成本效果分析过程 | 第30-32页 |
2. 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 第32-35页 |
2.1 成本、效果指标的选择 | 第32-34页 |
2.2 问卷设计 | 第34-35页 |
2.3 数据收集 | 第35页 |
3. 数据分析与解释 | 第35-45页 |
3.1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情况 | 第35-39页 |
3.2 成本核算 | 第39-42页 |
3.3 效果评价 | 第42-45页 |
4. 实证研究结果讨论 | 第45-48页 |
4.1 分析结果 | 第45-46页 |
4.2 成本核算和效果评价的可操作性分析 | 第46-47页 |
4.3 成本效果分析法的优缺点评价 | 第47页 |
4.4 研究局限性分析 | 第47-48页 |
第五章 完善我国医疗保险费用支付制度的对策建议 | 第48-52页 |
1. 改善医疗机构的管理模式 | 第48-49页 |
1.1 成立单病种管理部门 | 第48页 |
1.2 制定单病种临床诊疗规范 | 第48页 |
1.3 建立单病种考核培训机制 | 第48-49页 |
2. 完善医保部门管理监督机制 | 第49-52页 |
2.1 制定适宜的单病种付费制度 | 第49页 |
2.2 完善有效的医保监管机制 | 第49-50页 |
2.3 建立医保基金风险预警机制 | 第50-52页 |
第六部分 结论与展望 | 第52-54页 |
1. 结论 | 第52-53页 |
2. 对我国医保费用支付制度的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