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9-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引言 | 第12-21页 |
0.1 研究缘起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0.2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3-19页 |
0.2.1 人的现代化 | 第13-16页 |
0.2.2 政治效能感 | 第16-19页 |
0.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21-31页 |
1.1 概念界定:新市民与政治效能感 | 第21-23页 |
1.1.1 新市民 | 第21-22页 |
1.1.2 政治效能感 | 第22-23页 |
1.2 理论基础: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争议及其与政治效能感的内在契合 | 第23-29页 |
1.2.1 人的现代化的理论争议 | 第23-26页 |
1.2.2 人的现代化与政治效能感的内在契合 | 第26-29页 |
1.3 研究假设 | 第29-31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与研究设计 | 第31-36页 |
2.1 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2.1.1 量化研究方法 | 第31-32页 |
2.1.2 比较研究方法 | 第32页 |
2.2 研究设计 | 第32-36页 |
2.2.1 问卷设计 | 第32-34页 |
2.2.2 样本选择 | 第34-36页 |
第三章 静态表征: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特性 | 第36-46页 |
3.1 极低水平性: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总体特征 | 第36-37页 |
3.2 低位非均衡性: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结构特征 | 第37-41页 |
3.2.1 新市民社区级政治效能感"内低外高"的结构特征 | 第38-39页 |
3.2.2 新市民政府级政治效能感"内低外高"的结构特征 | 第39-41页 |
3.3 假性理性化: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层级特征 | 第41-46页 |
3.3.1 新市民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层级特征 | 第41-42页 |
3.3.2 新市民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层级特征 | 第42-46页 |
第四章 动态图景: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46-63页 |
4.1 强"U"型:新市民社区级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46-52页 |
4.1.1 新市民社区级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46-49页 |
4.1.2 新市民社区级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49-52页 |
4.2 弱"V"型:新市民政府级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52-63页 |
4.2.1 新市民政府级内在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52-57页 |
4.2.2 新市民政府级外在政治效能感的变化轨迹 | 第57-63页 |
第五章 结论与讨论 | 第63-68页 |
5.1 基本结论:新市民政治效能感的特征及变化轨迹 | 第63-64页 |
5.2 理论回应:新市民政治效能感和人的现代化 | 第64-66页 |
5.2.1 新市民"脱域"的政治效能感:人的现代化的"脱序"状态 | 第64-65页 |
5.2.2 新市民"适应性"变迁的政治效能感:人的现代化的曲折发展 | 第65-66页 |
5.3 延伸思考:政治效能感的培育和人的现代化的未来走向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附录:新市民政治效能感问卷 | 第72-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77-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