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城诗歌风格嬗变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顾城研究述评 | 第7-9页 |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9-10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一章 顾城诗歌创作概述 | 第11-19页 |
第一节 顾城前期诗歌 | 第12-16页 |
一、童话王国的形成期 | 第12-15页 |
二、朦胧诗人的成熟期 | 第15-16页 |
第二节 顾城后期海外创作的探索期 | 第16-19页 |
第二章 顾城前后期诗歌风格的嬗变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创作主旨的变化 | 第19-22页 |
一、“任性的孩子”到“城里的幽灵” | 第19-21页 |
二、太阳到死亡的主题意象 | 第21-22页 |
第二节 创作手法的变化 | 第22-24页 |
一、童真之语的言说方式 | 第22-23页 |
二、私语化的言说方式 | 第23-24页 |
第三节 精神内涵的转变 | 第24-26页 |
一、“自然”的情结 | 第24-25页 |
二、《自然哲学纲要》的诞生 | 第25-26页 |
第三章 顾城诗歌风格嬗变的原因探析 | 第26-37页 |
第一节 诗风嬗变的社会基础 | 第26-29页 |
一、文化语境的改变——从“代言人”到“边缘人” | 第26-27页 |
二、生存环境的改变——从故国到他乡 | 第27-29页 |
第二节 诗风嬗变的艺术基础 | 第29-33页 |
一、西方现代主义的介入 | 第29-31页 |
二、传统表达方式的回归 | 第31-33页 |
第三节 诗风嬗变的哲学基础 | 第33-37页 |
一、理想与现实的失衡 | 第33-35页 |
二、从“精神幻灭”到“皈依老庄” | 第35-37页 |
第四章 顾城诗歌风格嬗变的价值考量 | 第37-39页 |
第一节 艺术上的追求与超越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嬗变中的疏离与失落 | 第38-39页 |
结语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2页 |
后记 | 第42-43页 |
个人简历 | 第43-44页 |
科研成果 | 第44页 |